北京今年计划新建的11家、改扩建的6家养猪场正在加紧施工。到2021年,实现自给率10%的目标。
9月24日,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在市十五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深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
蔬菜
疫情期间,本地供应一度占市场需求的1/4
种植业生产方面,北京市多年来首次下达粮食、蔬菜生产年度目标,确定“粮食稳定在2019年水平、蔬菜恢复到2018年水平”目标,全面开展常态化调度和工作督导。上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12.7万亩。
卢彦介绍,在疫情突发和新发地疫情暴发初期,北京短暂出现蔬菜供应吃紧、价格不稳等情况,京郊蔬菜种植户尽最大努力扩大生产、补位供应,本地保障一度占市场需求1/4,发挥了应急保供作用。
不过,卢彦指出,近年来,由于农业政策导向性不足,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发挥不够,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制约了农民增收,导致蔬菜面积和产量连续下降,影响了发展信心,导致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和活力不足。
生猪
预计年底存栏31万头
报告指出,恢复生猪生产方面,出台生猪产业优化提升方案,今年计划新建的11家、改扩建的6家养猪场正在加紧施工。北京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对与恢复生猪产能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的设施,增加成套设备补贴方式,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
卢彦说,下一步,北京将落实好生猪产业优化提升方案,三年安排8.5亿元支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年底存栏31万头,自给率达到6%,猪源掌控率控制率达到70%以上;到2021年,实现自给率10%的目标。
产业
探索乡村融合产业的点状供地
报告指出,经历“大棚房”问题整治,部分设施农业因用地不规范被清理整改,处于停滞闲置状态。
卢彦表示,2019年初,北京出台了《关于“大棚房”专项整治工作中涉及相关用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业设施建设可以采取点状供地方式。目前,大部分区仍处在试点探索阶段,下一步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点状供地与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和实施机制,为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现代种业、闲置农宅、乡村新型服务业等提供必要配套用地,实现点状布局、点状报批和点状供地模式落地。
市人大农村委员会认为,乡村产业存在成本较高、收益率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对用于发展乡村融合产业的点状供地,应区别国有建设用地的定价机制,充分考虑区位、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中。
转发0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