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两项棉花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农业科教云

2022-05-30 13:4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王永飞报道)5月27日,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田立文团队收到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证书。两项专利技术不仅确保新疆机采棉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等关键指标达优质棉标准外,还破解了新疆机采棉地膜污染老大难问题,大幅提高了新疆机采棉质量。

  这两项技术分别是“一种高品质新疆机采棉生产方法”和“以机采棉为原料的无地膜污染棉纱生产方法”,目前年应用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我国知名棉花专家毛树春说,这两项专利被业界公认为新疆机采棉生产的重大技术发明。

  针对新疆机采棉棉叶、铃壳、茎秆等杂质较多以及轧花过程中因机械损伤造成棉花纤维长度和强度明显下降等问题,田立文团队从品种、株行、地膜、催熟剂、机采时间和加工工艺选用或确定等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研发了新疆优质机采棉生产方法。

  2018年,田立文团队在南北疆主产植棉县试验示范。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生产的皮棉,较未使用该方法生产的皮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均明显提高,异性纤维、杂质明显下降。

  内在品质提高了,还要解决地膜污染造成的新疆机采棉可纺性下降问题。“棉纱受残膜影响,会导致断头率增加,棉结和杂质数增多,直接影响纱强力;残膜混入布料中,会造成布料疵点增多,染色不均,甚至出现白斑。”田立文说。

  为此,田立文团队从棉花种植、采摘、籽棉加工、棉纱原料筛选和纺纱各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开发出以机采棉为原料的无地膜污染棉纱生产方法。2016年至2017年,田立文团队在新疆雅戈尔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企业、棉花种植基地开展试验示范。结果显示,使用本方法种植、采摘和加工的机采棉,皮棉中异纤含量、地膜含量和块数均大幅减少;棉纱织布后,未发现染色不均、色疵和白点现象。

  “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棉纱用于织布,20公斤布匹中异纤残留可控制在15处以下,已经超过高端客户对棉纱的要求。”阿克苏新昊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说。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4

农友2402

2022-06-02 10:33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3

2022-06-01 07:10

好的自己的生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913

2022-06-01 06:56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494

2022-06-01 05:42

老师说的真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795

2022-06-01 05:38

签到签到签到签到签到签到签到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22-06-01 03:20

好狠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480

2022-05-31 11:41

谢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174

2022-05-31 11:23

知道了谢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兄弟

2022-05-31 09:48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913

2022-05-31 07:20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513

2022-05-30 21:15

老师讲的好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882

2022-05-30 17:54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11

2022-05-30 16:24

好方法促发展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袁乐

2022-05-30 14:55

谢谢你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