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菜友种的大蒜,要么出苗慢,要么收的时候蒜头小,要么一到冬天就黄叶,要么总烂根、空壳。
很多人把这些问题归根于蒜种不好或大蒜难种。

其实都不是,而是90���第一步就做错了,他们总是习惯把蒜瓣直接埋土里,难怪大蒜长不好。
直接埋土里虽然方便简单,可是埋深了,蒜瓣在土里缺氧,再加上种大蒜的时候,气候普遍高温干旱,从而导致出苗又慢又弱,甚至直接烂在土中。
要是埋浅了就更麻烦,低温冻坏、高温干旱晒死干死都能影响出苗,苗都长不壮,根本长不出好蒜头。
另外,现在大部分人是从市场买的蒜瓣,表面可能附着病菌,直接种下去,后期叶子容易发黄,蒜头还会染病腐烂。
再加上还有一些人种之前土壤也没整理,没有深翻,也没有施足够的底肥,导致蒜头在土里“舒展不开”,自然长不大。
想要蒜头大,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核心就3步:泡蒜瓣、巧栽种、细管理,每一步都很简单,闭眼照着做就行。
第一步,给蒜瓣浸泡,杀菌促芽。
这步是基础,别省。
先找个干净的盆,倒40-50℃左右的温水,用手试一下,不烫手背就刚好,温度太高会烫坏蒜瓣。
然后把选好的蒜瓣放进去泡15分钟,能杀掉表面大部分病菌。泡完温水,接着用枯草芽孢杆菌加点多菌灵泡30分钟,农资店就能买到,按包装说明稀释就行,这能帮助蒜瓣早长根、长壮根,后期抗病能力更强。
泡完后别直接种,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半天,晾干表面水分,避免种下去烂瓣。
着重提醒,不管你是自留的蒜种,还是买的,一定要挑选,挑那些捏着硬实、没虫眼、没霉斑的来种,瘪的、小的直接淘汰,不然种了也长不出好蒜头。
第二步,浅栽 覆盖,控温又保湿。
俗话说,深栽葱,浇栽蒜。但很多人习惯把蒜瓣埋得紧紧实实,这样就太深了,最佳深度是2-3厘米。种的时候让蒜瓣竖放,顶端朝上,埋土后保证顶端离土面2厘米左右,这样出苗快,苗也壮,还能避免深埋烂种。
秋天种大蒜,温度高又干旱,栽完后要进行覆盖,一般用稻草、秸秆、干草、落叶、无纺布等,用土适当压好,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锁住水分,还能抑制杂草生长。

等蒜苗冒出土面2-3厘米时,要及时把大块的覆盖物揭掉,让苗露出来,不然会闷坏,小块的可以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
除了覆盖,一定要把握好浇水频率,保持土壤湿润,别让土干透。
另外,在种的时候别剥掉蒜瓣的皮,那层皮能保护蒜瓣,剥了反而容易染病。
第三步,精细管理,帮蒜头膨大。
种菜爱好者,尤其是城市菜友,一般在院子里或楼顶阳台种,连年在同样的地方种大蒜,这样是不行的,一定不能重茬,要轮作或换土。
今年种完,明年改种玉米、小麦或青菜,减少土壤里的病菌,大蒜不容易生病。
要是楼顶阳台用花盆种,没条件轮作,就每年换一次盆土,换土时加一些腐熟的羊粪或鸡粪,土壤肥力够了,蒜头才能长大。
其次是合理密植。地栽的话,行距留15-20厘米,株距8-10厘米;阳台花盆种,直径20厘米的盆种5-6颗就够,太密会挡光通风,容易生病,太稀又浪费空间,影响产量。

最后是科学施肥。苗期浇点腐熟的饼肥或稀释的尿素、人尿,让苗长壮。等蒜薹开始冒头,就施点磷钾肥,比如过磷酸钙、高钾高磷水溶肥、草木灰等,撒在盆土表面,浇水时让肥慢慢渗下去,能促进蒜头膨大,注意别施太多,避免烧根。
同时提醒一句,浇水别太勤,等土壤表面干了再浇,浇透就行,别积水,积水是大蒜烂根的主要原因。很多菜友种菜最喜欢做的就是浇水,浇水,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浇水的频率,切记!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