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灌浆期田间管理技术

卞国新

2022-08-18 10:3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目前黄淮海及江淮流域地区的夏玉米大部分进入灌浆期,这一时期主要以保证玉米籽粒灌浆为目标,为丰产丰收提供安全保障。为此,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玉米贪青迟熟,及时收获。
一、水肥管理
1、追施氮肥
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肥效已基本耗尽。为了保障灌浆和籽粒饱满,所以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这个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也根据生育期用肥情况,每亩可追施尿素16一20公斤。
2、适当增施加微量元素肥
在玉米生长发育中,不仅仅需要氮肥、磷肥、钾肥的供应,还需要微量元素肥增效。如硼、磷酸二氢钾等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种子运输,增加千粒重。
3、严禁大水大肥
玉米在灌浆期间,因地因苗制宜,适量浇水追肥,增加产量,是保障玉米丰产丰收的关键,但绝不能投入过多,否则容易导致玉米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二、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玉米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在灌浆后期,还要浅中耕一次,松土通气,除草保墒,防止草害,也有利于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叶片早衰,提高产量。另外,中耕培土还有利于玉米抗倒伏,在7、8月份经常发生暴风雨,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应注意,培土高度7一8厘米为宜,促进气生根发育,增加支持根层数,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提高产量。
2、隔行去雄
隔两株去一株或隔两行去一行的雄花,可使异花授粉率提高而增产约5%一10%,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去雄应在天花抽出约1/3一1/2时将其抽拔掉扔于田外。一般隔株去雄较隔行去雄效果好,因隔株去雄使去雄株的前后左右均为未去雄株,增加授粉机会;另外,田边地头的植株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全田去雄玉米雄花散布花粉,15天后花粉散完,然后应将雄花从茎秆去除,扔于田外,减少资源争夺。
3、清除空秆
由于品种特性或留苗过密,有的是玉米在根际长出1一2个分蘖,长不出棒子,这些空秆与分蘖均应拔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消耗,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使大穗大粒的形成。
4.充分利用太阳光照
灌浆期的主攻目标就是要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玉米穗粒多、粒重,以获得高产。玉米适当晚收是简单易行、不增加成本的增产技术。
5.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灌浆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小斑病、褐斑病、锈病、三代玉米螟、蚜虫、粘虫等。褐斑病、锈病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三代玉米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每亩用6克对准果穗、叶背喷雾;蚜虫每亩用70%吡虫啉,每亩10—20克喷雾;粘虫用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防治。
7.适期收获
只有适时收获,才能丰产丰收。适时收获,一般是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一般品种要到9月25日左右,即成熟后45一50天才能达到标准。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玉米收获过早,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在生产上若不影响种麦,应尽量晚收,延长灌浆时间,收获时间每推迟一天,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2一3克,籽粒产量平均每天增加5一6公斤/亩。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这项技术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且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

农友2256

2022-08-24 09:24

66666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3

2022-08-19 11:26

好的自己的好朋友们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263

2022-08-19 06:12

谢谢老师讲解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11

2022-08-18 16:03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2-08-18 12:54

值得我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