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猕猴桃种植效益较好、前景看好,特别是红心猕猴桃,口感甜腻、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符合温州地区市民的口感,效益十分突出,温州很多地方的果农纷纷投入猕猴桃行业中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猕猴桃园管理工作的开始,而猕猴桃春季管理目标是:减少树体消耗养分、提高坐果率、恢复树势和减轻全年病虫害。
一、土肥水管理
1、早施芽前肥
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适量的磷、钾、硼锌、铁等化肥(高氮低磷低钾复合肥)。施肥的最佳时间在全树或全园植株萌芽率在10%时。施肥位置应与树主干距离保持120cm左右,施肥深度一般应严格控制10cm范围之内。如果已进入盛产期,产量高、树势弱、花量多的,则还应在花前或花后补施肥料,肥料以高氮低磷低钾为主。
幼树每株施高氮复合肥0.2-0.3kg,结果树每株施0.5-1.0kg,结果多的可施1.5-2.0kg。
二、植株管理
(1)抹芽
抹芽就是“计划生育”(数量控制)和优生优育(质量保障)。抹芽工作在全树80%的芽达到3-5cm时开始抹芽,一般10天左右抹芽一次。抹去位置不当、过密、瘦弱、叶丛芽、轮生芽、背上/下芽及晚发的芽、双生芽中的弱芽。
有溃疡病的园应在晴天抹芽后及时喷药预防病菌从伤口进入,注意交叉感染(做好手或刀具消毒)。
(2)疏枝
当新枝长至20cm左右,能辩认花蕾时,疏除密弱枝、病虫危害枝,及时疏除结果母枝前部的无花蕾枝。
(3)疏花
当花序生长至可分辩主、侧花蕾时,疏除侧花、弱花、病虫花及过多的主花。
(4)绑扎新枝
当新枝生长到40cm时将匀整地绑护在架面上。特别要对结果母蔓基部,靠近主蔓的旺盛营养枝和长结果枝固定绑扎维护,作次年结果母枝培育;余下的结果枝应据结果枝蔓的朝向均匀绑缚在架面上。
(5)授粉
首先采集露白待放的铃铛雄花,除去花瓣,刷下花药,将收集的花药放置在28-30℃温度下烘爆花药囊,爆出花粉,立即收集花粉即用或贮存在1℃的低温箱内待用。
雌花开放时用清洁卫生的毛笔或鸡翅毛或香烟过滤头蘸上花粉在雌花柱头上点涂或每亩放蜜蜂1箱约2万头利用蜜蜂传授花粉。
(6)雄株更新修剪
雄花采收结束后立即回缩更新修剪。剪除衰老枝组,留下靠近主干的健壮的枝蔓保留30-50cm剪截,促芽萌发长成新的枝蔓;疏剪密、弱、纤细枝蔓,保证新枝蔓有充足的生长养分与空间。
(7)疏果
谢花后20d左右生理落果后疏除小果、畸形果、病果、虫果、伤果,疏去过密果,保留生长发育正常果。一般徒长性果枝留果5个,长果枝4-5个,中果枝2-3个,短果枝1个。
(8)膨大剂处理
使用时间:花后40天内均可,以疏果后套袋前进行为好。
使用浓度:用5mg/kg氯吡脲(CPPU)浸果1次。
(9)果实套袋
谢花后30-40d果实套袋。套袋前喷洒无公害的生物杀虫灭菌农药,待果面干后进行;套袋前先湿润袋口,防止袋口划伤果面,膨起纸袋,将幼果套人纸袋内,扎紧栓牢袋口。
三、病虫害防治
(1)清园
于萌芽前(于绒球期进行,即芽已萌动、但未展开时)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枝干、地面再次进行二次清园,杀灭苏醒的病虫害。
(2)防治溃疡病
若上年已有溃疡病出现,春季应做好溃疡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冬季有低温、易发生冻害的地方或高海拔山区。
于早春每4-6天全园检查病斑1次,采用刮除病斑涂药法,治早治小。对染病的主干、主蔓后未造成皮层环剥时,应彻底刮除病斑,涂药范围应大于病斑范围2-3倍。药剂有噻霉酮膏剂、梧宁霉素、代森铵、氯溴异氰尿酸、氟兰克,或叶枯唑150倍+溃腐灵30倍。刮治应在阴天或下午进行。
萌芽后至开花前可选喷噻霉酮、氢氧化铜、梧宁霉素(四霉素)、菌毒清,或代森铵、辛菌胺、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宁南霉素、叶青双、有机铜[腐殖酸酮(剑腐、愈合灵)、喹啉铜(必绿)、硫酸铜钙(多宁)、络氨铜(铜博士)、松脂酸铜(绿乳铜、铜喜)、琥胶肥酸铜(DT)、噻菌铜(龙克菌)]等杀菌剂,连喷2-3次。
(3)及时防治花腐病、灰霉病(菌核病)、熟腐病等病虫害
花前注意预防花腐病,花后预防灰霉病、熟腐病等。
花腐病结合溃疡病进行。药剂同溃疡病。
灰霉病可用嘧霉胺、异菌脲(扑海因)、苯醚甲环唑(世高)、肟菌酯等药剂。
熟腐病可采用套袋或及早喷施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3-5次即可。
转发0评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