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民朋友开始从大田作物转入经济作物种植,尤其最近几年草莓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于农民朋友的收益增加很不错。但是在草莓种植技术中还有很多不足,那么进入10月份绝大多数草莓缓苗、补苗基本结束,草莓处于花芽分化阶段,这个时候草莓真正进入管理的关键时期,决定草莓和产量的关键时期。所以针对这个阶段10月份草莓管理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干旱浇水及时防病虫
由于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当前无论是大棚种植草莓、蔬菜还是露地种植其他作物,整体比较干旱,那么对于草莓来说农民朋友开始抽穗灌溉来缓解旱情。草莓的根系入土浅,不耐旱,也不耐涝,要求土壤既能有充足的水分,又有良好透气性。但叶片较多,叶片更新快,因而需水量较多。一般情况采取滴灌或者一次性浇透水,不要大水漫灌,否则机会导致草莓病害加重!
进入10月份有部分莓农,因苗期感染炭疽病,草莓定植后,出现发病死亡。也有部分莓农定根水没浇透造成生根缓慢,加上高温天气,叶片焦枯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炭疽病建议使用25%吡唑醚菌酯1500倍,75%肟菌戊唑醇,克菌丹3000倍!合理轮换施药!
据气象部门预测,随着台风的登陆,在10月5号左右有一次降温、降雨过程,安徽的莓农要抓住时机,做好红中柱根腐病的药剂预防。因为低温高湿适宜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生。这时补苗,降雨都会增加土壤湿度,所以这时预防红中柱根腐病很重要。
推荐防治药剂: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吲唑磺菌胺)、(50%氟啶胺悬浮剂)。出现发病死亡推荐使用治疗剂加保护药剂:(39%精甲.嘧菌酯)+75%精甲.锰锌、70%甲霜.猛锌、40%烯酰.氰霜唑等。
二、草莓旺长适当来控旺
草莓控旺,很多农民朋友理解错误,其实控旺不是不让他生长,只是调整生长机理,所以草莓定植一个月后,注意合理控制草莓旺长,培育壮苗。草莓旺长影响花芽分化,推迟开花结果,影响草莓品质和产量。 使用多效唑、烯效唑以及含类似的所谓控旺产品,草莓定植以后,剂量不好掌握,剂量少了,没效果,连续使用,等看到效果,草莓又不长了。造成植株矮,花枝长不出来,影响开花坐果。草莓定植大田以后也不建议使用含唑类产品的杀菌剂。因为多效唑、烯效唑和唑类产品的杀菌剂都是通过抑制作物赤霉酸合成,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来达到控旺的目的。随着气温下降,作物体内源赤霉酸下降,再加上外源的控制,一旦控旺过度,必造成开花推迟,花柄伸不出来,影响开花坐果,造成减产。
通过我们多年的试验示范,摸索一套通过元素之间的拮抗关系,筛选几个品种,及安全控制草莓旺长又能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草莓的免疫力的产品。例如:中化施加收、浩秀丰、施芳、绿当佳等或者选产品组合用绿当佳+甘乐。
三、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
草莓如何去摘除老叶,病叶,草莓定植后25天左右,草莓缓苗期结束,开始进入生长期,这时应去摘除老叶,病叶。草莓摘叶时,一定要保留3片功能叶,如果新生叶达不到3片叶,可以保留一片健康老叶,因为这时是草莓生根旺期,生根时需要营养,这时全靠草莓叶片里的养分回流根部供生根吸收。如果叶片留少于3片叶,叶片制造养分不够自身生长需求,根系就会生长缓慢,花芽分化相应推迟。
草莓生长期摘叶,必须保留6-7片以上,因为草莓叶片是是制造养分的机器,也是养分储存的仓库。如果摘叶过多,等于把养分流失了,草莓还要把叶片长齐到6片叶以上,长叶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这样就没有多余的养分供草莓花芽分化,等到叶片数达到制造的养分叶片生长用不了了(作物的营养生长),才把多余的养分供应给草莓开花座果(作物生殖生长)。所以说,草莓控制叶片旺长很重要。只有控制住营养生长,才能促进生殖生长。
四、及时补充营养促生长
连续多年种植草莓,化肥使用过多,有机质缺乏,造成土壤酸化或盐质化,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病菌多,草莓生根困难,长势差,根部病害严重,严重影响草莓产业。
那么我们该怎样解决土壤酸碱化引起的板结问题呢?1.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菌肥的使用。2.定植后,20天左右滴灌冲施微生物菌肥+黄腐酸冲剂。
五、及时扣棚来控制温度
草莓生长的事宜温度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最低不能低于8℃;开花期,一般白天控制在22~25℃,最高不能超过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授粉受精。
当外界温度低于8°就可以开始开始扣棚了,之后棚内温度低于8°扣二膜,直到3层膜。北方寒冷地区的日光温室保温适期在10月初至10月中下旬,此时外界最低气温降低到8~10℃。南方塑料大棚扣棚保温一般在第一次冷空气来临之前,大概在10月底至11月初,此时外界的平均气温降到15℃。
转发0评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