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依托民族特色文化,立足打造青绣品牌,使全县青绣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全县共有挂牌登记盘绣企业17家,登记绣娘4980名,其中从业人员1373人(贫困户533人)、“绣郎”31人、残疾人士85人、少数民族2281人。
在大力实施盘绣产业项目中,互助县将“非遗”资源与精准扶贫工程相结合,在五十、丹麻、东沟等土族聚居乡镇共建立了24个“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17年,在班彦新村投入国家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修建了班彦盘绣园,吸收贫困妇女创作盘绣作品。盘绣园可带动450余人就业,年产土族手工刺绣9000余件,年销售收入可达342万元。目前,培育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小微文化企业21家,扶持成立文化产业公司8家。为开展传代培训,壮大绣娘队伍,近几年来,累计培训30至45岁的农村妇女达5000余人。
同时,常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丹麻中心学校、林川乡中心学校、城东小学等5所学校开设了“非遗”兴趣课堂,面对面教授刺绣技法,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民间手工艺教育,使深厚的“绣文化”底蕴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组织绣娘赴新西兰、意大利、韩国、西班牙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宣传。组织参加“非遗”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20余次。通过网络直播间和班彦新村绣娘一起在线直播推销青绣产品,直播总销售额达712.1万元,带动全县2500名绣娘人均增收1800余元。
此外,互助县大力研发适应现代潮流、群众喜爱的产品,在服饰、首饰、家居、生活用品等8大类日常生活用品上设计盘绣图案,增加美感、吸引顾客,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截至目前,市场上畅销的该县青绣产品种类达500多个品种,销售收入800余万元。
转发0评论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