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拉进发展的产业链

种植行家

2019-05-28 10:0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图为果农在安北乡柠檬现代农业园区内采收。#农业政策情报站#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是全省8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5年前的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村130个,贫困人口143802人,绝对数据曾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渠县始终把“高质量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目前累计减贫12.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去年,渠县被正式公布退出贫困县序列。紧接着,渠县制定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加强园区建设,用5年时间打造成21个国家、省、市及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在脱贫的基础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根据方案,这些园区要达到的标准是: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一二三产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

对于园区建设,县财政将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的激励机制,对评为县级园区的补助200万元,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分别补助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

让返乡创业者带着农民共致富

对于县级园区,认定条件规定: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80%以上,基地连片核心区规模在2000亩以上,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了合理分享利益的联结机制,农户带动面超过65%,且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方式,不断提高单位产出。

安北乡柠檬现代农业园区是渠县21个创建目标园区之一。园区覆盖了全乡84%的土地,其中主打产业柠檬种植面积有1.5万多亩,另还有金银花、莲藕种植及小龙虾养殖。举目四望,柠檬园一片碧绿,园中用绿色钢丝网隔成一个个小块,一群群散养鸡在里面悠然觅食。

安北乡的柠檬产业主要由两大业主支撑,一个是返乡创业者李春云与上海一家建筑集团公司合资创办的渠县爱尚柠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柠檬1万亩;另一个是返乡创业者卢正安引进重庆潼南一家柠檬业公司成立的渠县正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柠檬5000余亩。

园区的土地流转模式采用农民先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模式,村集体可提取2%流转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另外,全乡所有产业,村集体与合作社都签订了协议,每年合作社总收入的千分之五要归集体所有,从而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障了集体经济。

在流转土地的基础上,园区与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发动农民林下养殖土鸡,并开展一定规模的反租倒包。前者目前只是调动贫困户利用产业周转金发展,由帮扶单位负责在园区建鸡圈,每5户构成一个小单元,每户利用产业周转金8000元,用于购买鸡苗、饲料、药品等,每个小单元规模限制在3000只以内,一年出栏两批,可稳保每户纯利润达5000元以上。

而反租倒包模式已全面推广,1.5万余亩柠檬被分成1200多个管护单元,将1200多个农户拉进了产业链中,其中有400多户贫困户。根据农户与合作社签订的协议,合作社每亩支付给农户200元管理费,农户负责除套袋、除草等用工量大的环节以外的所有管护事项。最小的管护单元为50亩,最大的为200亩,这样可为农民每年户均增收1万-4万元。

为龙头企业解忧增强辐射力

渠县准备在今年打造一个县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并在2022年升格为省级园区。按规定,粮油作物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品牌农产品产量及销售金额均须达到65%以上。作为龙头企业,渠县通济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在园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公司已在青龙镇、李馥镇等地建立了万亩油菜籽基地,并与全县每一个乡镇签订了订单种植及收购协议,“只要农民愿意卖给我们,我们就完全能保证收购。”公司行政总监马斌说,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是15万吨,全县原材料供给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要。

公司与基地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首先,公司购买了一批大型农机,免费为基地耕种、收割及烘干。然后,基地所需肥料也由公司免费提供。更重要的是收购价格上,每年均在“中储粮”指导价格的基础上上浮约20%。“比如去年中储粮价格是2.55元/斤,我们实际收购的价格为3元/斤。”马斌说,这么大的力度既是对农民的帮扶,也能充分保证菜籽质量。

保质量的最终还是为了保品牌。公司“渠香园”注册商标2017年跻身“中国菜籽油十大品牌”,与“鲁花”、“金龙鱼”等齐名。而且,企业还被国家粮食局授予“中国好粮油示范加工企业”,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但目前,公司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仍需获得金融支持。“县上出台的方案要求对园区强化金融保险支持,这个很好,我们认为还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公司副总经理李建玉说。

李建玉还说,因为农业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有相应的季节性,进而体现出企业对资金的季节性需求,而当前金融机构对此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以去年为例,我们面对很多订单却不敢接,为什么呢?怕供应不了那么多货。这并不是我们生产能力不够,而是因资金缺乏,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完全释放。”马斌说,每年5-9月,是企业急需资金的时候,但因难以获得贷款,公司部分设备只能暂时闲置。

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需求已引起了县农业农村局的重视。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调查了解情况后向县政府反映,帮助解决各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

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农民职业化

园区建设方案中,要求支持返乡下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城镇居民、企业家等群体创业创新,并落实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培训等制度,引导农民职业化。

同时,还要求充分挖掘乡土人文、田园乡村、青山绿水、森林林盘等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农业主题公园等。

渠县是中国汉阙之乡,全国仅存29处汉阙,渠县就有6处7尊,在全国享有很高知名度。如何充分利用汉阙这一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独特资源,结合农业与乡村旅游,寻找到一条产业创新之路呢?早在2013年,退伍军人出身的商人王超便在水口镇作了尝试。

王超在水口镇丁字村、团林村、汉亭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并成立了四川省汉亭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种植桃、李、葡萄、猕猴桃、贵妃枣、柑橘等,以采摘和休闲为主。公司员工268人,其中骨干为29名复退军人,这其中又有21人为中共党员。

“这里离汉阙公园很近,去那里的客人大多会来我们这里观光、游玩,甚至吃饭住宿。”王超说。他把当地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渠县汉阙经济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526人,并定期聘请经济林种植专家到合作社授课,目前,这些农民中懂专业性技术的有上百人。公司还在渠县其他地方复制水口经验,另外成立了3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

“水口这个园区目前有1000亩左右桃、李和葡萄进入挂果期,每年赏花季节游客挤得水泄不通,5公里内都停满了车,每天至少上万人次吧。这样的情况可持续20多天,采果季节人虽然少些,但可持续4个月之久。”王超说,仅游客接待,一年收入就有100多万元。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明斌认为,王超的“汉亭农业”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根据县上的规划,他这里将被打造成渠县水口汉亭经果林现代农业园区。公司目前正在跟当地村集体协商修建停车场,村上收停车费,既可解决部分就业,也增加了集体收入。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

农友1543

2019-05-29 11:2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283

2019-05-29 11:20

农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有好的种植项目,并能签定回收,农民当然会举双手赞成,唉!哪有那么多的好机会!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宋小平

2019-05-28 14:1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26

2019-05-28 13:5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