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猕猴桃黑斑病是人工栽培中华猕猴桃的一种主要病害,为害叶片、枝蔓和果实,严重影响称猴桃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该病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地危害较严重。
黑斑病症状
• 叶片
初期叶片背面形成灰色绒毛状小霉斑,以后病斑扩大,呈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状,严重者叶背密生数十个至上百个小病斑,后期小病斑融合成大病斑,整叶枯萎、脱落。在病部对应的叶面上出现黄色褪绿既,以后逐渐变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健交界不明显,病叶易脱落。
• 枝蔓
初期在枝蔓表皮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水渍状、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后扩大并纵向开裂肿大形成愈伤组织,出现典型的溃疡状病斑,病部表皮或坏死组织上产生黑色小粒点(病原菌有性阶段子实体)或灰色绒霉层。
• 果实
6月上旬果实出现病斑,初期为灰色绒毛状小霉斑,以后扩大成灰色至暗灰色大绒霉斑,随后绒霉层开始脱落,形成0.2-1cm明显凹陷的近圆形病斑。
刮去病部表皮可见病部果肉呈褐色至紫褐色坏死状,病斑下面的果肉组织形成锥状硬块。果实后熟期间病健部果肉最早变软发酸,不堪食用,以后整个果实腐烂。从果面出现灰色绒毛状小霉斑到形成霉层时脱落,产生明显凹陷的大病斑需25-40d。
黑斑病病原
原菌属于真菌界囊菌门座壳菌目多胞菌科小球腔菌属。假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具短喙和孔口,黑色,初埋生,后突出。子囊近圆柱形,双层壁,无色,平行排列于子囊果基部,具分隔假侧丝。子囊孢子长梭形,无色,具3个横隔膜,少数1-2个横膈膜,分隔处维缩。
其无性阶段为半知菌假尾孢。此菌主要以无性阶段出现,具内生和表生菌丝。菌丝发达,浅褐色至黑褐色,分隔,分枝,具有齿突。分生孢子梗自表生菌丝分化形成或簇生于暗褐色子座上,直或弯曲,分枝或不分枝,具齿状突起或曲梗状折点。
分生孢子浅褐色,倒棍棒状或长圆柱形,多胞,具0-11个横膈膜,直或稍弯曲,至端部渐细,末端钝圆,基部平截。
黑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有性子实体在枝蔓病部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气流传播,可通过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在枝蔓病部所形成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每一枝蔓病部就是翌年病害发生的一个发病中心,再行侵染。
在福建,此病4-11月均有发生,以6月上中旬至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荫蔽潮湿、缺少修剪、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果园发病严重。
黑斑病防治方法
• 严格检疫:实行苗木检验,防止病害传播。严禁到无开具检疫证明企业引进苗木。
• 搞好冬季清园:清除病株残体和剪除发病枝蔓,地面落叶等集中烧毁,并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于冬季前后进行全园处理2次。
• 农业防治:4-5月初发病期,剪除发病中心枝梢和叶片,防止传染蔓延。
• 药剂防治:于5月上句开始,每隔10-15天防治1次,连续4-5次,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胶体硫400倍液,进行喷雾保护。
转发0评论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