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困了、累了,要休息。土地“困了、累了”怎么办?土地休息了庄稼往哪长?现在,这个问题在杨凌有了解决方案,就是土地“带薪休假”,“休耕却增产”,到底怎么回事?
在五泉镇桶张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大棚种植户张义会看着将要上市的西红柿,对自己今年引进的新技术很得意。
杨凌五泉镇桶张村大棚种植户张义会:“这苗子全部在这袋子里面栽着。”
记者:“为啥栽这?”
张义会:“你看从底下来说,这是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里面都是六层往上了,都是六七个五六个,不疏果,往年来说挂果三层往上长势就弱了,病虫害也就起来了。”
让张义会得意的正是这每一株枝蔓下一个个小小的营养枕,在营养枕的滋养下,每一株西红柿都果繁叶茂、生长旺盛、充满了生机,以前枯黄、萎靡又多病的株苗,张义会认为与土壤退化有关。
张义会:“十几年种棚,施肥多了土壤板结就形成盐碱化,这两年一到夏季以后土壤表层已经发红,盐碱化太严重了,所有作物栽进去以后它的病虫害严重了。”
稍早几天栽上苗子的五泉镇王上村菜农王社谋,正在收获着新技术给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今天已经是他种植的秋延茬西红柿第二次摘果子了。
杨凌五泉镇王上村大棚种植户王社谋:“前三四天摘了四百多斤、五百斤,今天能摘个六百斤左右。”
王社谋是王上村的大能人,在种植上他喜欢创新,凡有新技术,他都想第一个尝试,现在他的大棚里除了地膜覆盖、粘虫黄板、精准滴灌等技术外,刚刚开始推广的碳基营养枕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也被他引了进来。
王社谋:“我去年这个棚才卖四五千块钱,按目前的收价两块六七的价格,今年可能这个棚估计就要三万块钱左右了。”
杨凌科瑞联合社理事长马新世:“这个技术运用以后我们节了百分之七十的水,减了百分之八十的化学农药,减了百分之八十的化学肥料。”
基质代替土壤,不仅让土地得到了休耕,而农民收入反而从四千元增加到三万元,小小营养枕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教授、碳基营养肥料发明人刘存寿:“因为它营养全面,所以我们看那些叶片,西红柿啊都长得非常好,同时我们这个肥料给植物,提供了大量的这些抗性的物质,这样的话,他的病害就很少。”
目前在杨凌已有500多亩土地实现了这种“休耕却增产”的“带薪休假”,保守估计一年可实现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转发0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