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颈瘟综合解析及防治策略

网络农技

2025-09-24 12:5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一、稻瘟病发生规律详解
1. 病原特性: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菌丝体可在病稻草、种子越冬。
2. 环境诱因:适温高湿(25-28℃、湿度≥90%)、连续阴雨、寡照天气易发,偏施氮肥、密植、深灌等栽培措施加剧病害。
3. 生育期分布: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分蘖期叶瘟、孕穗期穗颈瘟危害最重。穗颈瘟在抽穗后10天左右显症,齐穗后20天病情稳定。
4. 传播机制:孢子借气流扩散,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完成多次再侵染,形成中心病株后快速扩散。
二、典型症状
苗瘟:三叶期前发病,基部灰黑、上部褐变,卷缩死亡,湿度大时现灰黑色霉层。

• 叶瘟:

• 慢性型: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边缘褐,外绕黄晕,叶背现灰霉层。

• 急性型:暗绿水渍状斑,密生青灰霉层,环境剧变时易发。

• 白点型/褐点型:嫩叶现白点或老叶现褐点,环境潮湿时转型。

• 穗颈瘟:穗颈节褐变枯死,穗部折断形成白穗,病部现青灰霉层,严重致减产30%-50%。

• 节瘟:抽穗后节部现黑褐斑点,环状扩展致节腐折断。

• 谷粒瘟:颖壳现褐色斑,护颖褐变,种子带菌影响来年。

三、科学防治体系
1. 源头控制:选用抗病品种(如籼型品种较粳型抗病),实施种子消毒(咪鲜胺浸种),清除病残体深埋。
2. 栽培优化:平衡施肥(增磷钾、控氮),浅湿干交替灌溉,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
3. 药剂策略:
• 预防期:破口前7天及齐穗期喷施20%三环唑100g/亩,或40%稻瘟灵100ml/亩。
• 应急处理:发现急性病斑时立即施药,24小时内遇雨补喷。
4. 综合管理:水旱轮作(如稻-玉米/大豆轮作),统防统治减少传播,结合气象预警调整用药时机。
四、特别警示
穗颈瘟显症后无有效治疗手段,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双晚稻区需在破口前7天和破穗期双防,避免连阴雨天气加重病害。通过品种抗性、栽培调控、药剂防护三重防线,可显著降低稻瘟病危害,保障水稻稳产高产。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

田集街道李金会

2025-10-07 09:00

淮南地区什么时间播种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775

2025-09-24 17:01

老师辛苦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5-09-24 16:15

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孙化印

2025-09-24 15:16

66699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酒醉的探戈

2025-09-24 14:47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