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呼和浩特市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农牧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团队于2月20日下午在呼和浩特市农牧局举行“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科技服务包市签约仪式”。仪式以“科技赋能增产、协同助力振兴”为主题,标志着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主产区迈出重要一步。
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玉米主产区,现有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0万亩左右,但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技术集成不足及气候适应性品种缺乏等因素,单产水平与国内先进产区存在差距。李少昆团队长期聚焦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发,在密植抗倒伏、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测等领域成果显著,亟需通过“科技包市”模式加速技术本地化落地。
2025年将在全市范围重点推广李少昆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智能灌溉设备,采用关键生育期巡回技术指导服务,力争在3年内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气候的耐旱、耐密、抗倒伏优质玉米品种,双方共同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绿色高产技术模式400万亩以上,示范区青贮玉米亩均增产1000 kg(质量达到双“30”,下同)、籽粒玉米亩均增产100kg以上,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肥料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农膜、农药用量降低20%以上。
此次签约是呼和浩特市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顶尖科研团队与本地资源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玉米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李少昆团队表示,将以“高产、高效、绿色”为核心,为呼和浩特市打造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样板田”,助力自治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将在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赛罕区设立5个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开展技术集成验证,总结、提炼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此次签约标志着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通过“科技下沉+服务入户”,将有效破解传统种植模式低效难题,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单产提升提供示范样板。
信息来源: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
转发0评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