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在土地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相对“陌生”。这导致我国农村,尤其是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提出,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在这方面,广东省致力于以多种方式鼓励农民转型。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广东省农业厅组织开展了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汕头有7位农民位列其中。
记者也从汕头市农业局了解到,其实汕头在2005年前后就开始对农业人群展开培训,十多年来,已帮助近万人向农村经营生产骨干转型。
案例
对接渔民“转产转业”寻求新出路
2018年元旦过去不久,家住汕头市南澳县的郭伟胜拿到了他等待已久的一张荣誉奖状——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评选的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结果揭晓,郭伟胜名列其中。
在郭伟胜看来,他此次能够获评并不意外。2006年,大学毕业的郭伟胜进入一家国企公司工作。2011年,郭伟胜辞去国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南澳创建一家名为蓝帆休闲旅游的公司,主打“休闲渔业”特色旅游项目,以海洋和渔业为主题、专门从事海上休闲渔业旅游活动。
据郭伟胜介绍,他之所创建该公司,是看中休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业,势必吸引大批投资者和创业者。
“当时就想以生态旅游服务标准化经营为方向,以建设现代‘南澳休闲旅游海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创建的这个公司。”郭伟胜告诉记者。
从结果看,这个项目有效带动当地的投融资、城市建设、旅游、交通、住宿等一系列行业发展,增强对绿色GDP的贡献。而且,其创新的思路为南澳岛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发展模式,解决部分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出路。
除此之外,郭伟胜还积极与没有生产能力的当地渔民对接,引导捕捞的渔民“转产转业”,探索发展新路子,为渔民谋划出路,切实解决渔民生计问题,带动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海岛渔民开辟一条新的增收致富的道路。
“我们还带动了南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贫困渔民‘转产转业’这一块,提供超过200名的就业机会。此外,还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题,成为了南澳县唯一一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郭伟胜说。
实操
免费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记者从汕头市农业局了解到,为引导农民科学选用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从2006年开始,汕头就启动了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计划。
汕头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林艾辉向记者介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计划主要围绕四个“提高”来开展:
一是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开展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二是围绕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开展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生产、产品安全、标准化示范、农业转基因安全等知识培训;三是围绕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开展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术、农业电商培训;四是围绕提高农业职业道德、法律和政策水平,开展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政策等的培训。
据林艾辉介绍,12年来,汕头共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123期,免费培训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农村生产经营骨干近万人,发放科技培训资料1万多份,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采取“农民点菜、专家掌勺”的方式,注重“实际、实用、实效”,采取集中讲授、资料发放、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形式,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优质化的要求,根据各地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有针对性组织开展蔬菜设施栽培、特色水果种植、禽畜饲养、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互联网+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安全使用、农业转基因安全知识等安全、实用的技术培训。
“项目受到了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取得一定的效果,不仅推广了一大批特色水果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安全用药技术、棚室蔬菜栽培及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等适用农业新技术和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水果、蔬菜新品种,也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创新能力的骨干农民。”林艾辉说。
在林艾辉看来,经过培训后的骨干农民对农业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较好地把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成为当地的重要技术骨干,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全面提高农村科技进步水平。这也推动了汕头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更多关怀,支持其享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扶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人才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信息来自南方日报
◆编辑:李博灿
◆审核:陈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