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玉溪12月25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眼下,正值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街道西拉河村的冬季番茄采收期。走进西拉河果蔬交易市场内,菜农们根据个头大小,将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番茄进行分拣,然后装筐、运输,一派繁忙景象。
菜农采摘成熟的番茄(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西拉河村自2015年开始就推广‘稻菜’轮作模式,每年水稻丰收后,群众会在闲置土地上种植茄子、豇豆、辣椒等作物,但因产量低、病虫害多、管理成本高等原因,效益不高。2021年改种新品种番茄后,亩产量可达10吨,价格也较为稳定,效益越来越高,现已发展到40多亩。”西拉河村监委主任方四荣介绍。方四荣所说的新品种番茄叫“美地一号”,有着产量高、膨果快、病虫害少、口感好的特点,每株自上而下逐渐成熟,可以实现分批采摘,能够持续采收3个月。因品质好、口感佳,每年会有昆明市、红河州等不同地区的收购商慕名而来,将西拉河的番茄运送到各地。
菜农修剪番茄枝叶(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中心供图)
西拉河村海拔647米,年平均气温22℃,水资源充沛,是一个典型的河谷热区,适宜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冬早蔬菜250余亩,其中,冬季番茄有40余亩,冬早蔬菜已成为当地的增收致富产业之一。
红彤彤的番茄(央广网发 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甘庄街道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大力推广轮作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统筹抓好冬季农业生产,鼓励农户种植适合本地的果蔬,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把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实现一地双收,助农增收。各村(社区)还主动邀请农业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加强服务指导等方式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来源:央广网
转发0评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