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4月23—28日,山东省济南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运营管理专题第二阶段培训成功举办,来自济南市各区县(功能区)的25名村书记、村“两委”成员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通过“文化寻根、实践赋能、理论研讨、经验共享”四大模块的学习,探索乡村运营新路径。
溯源问津文化,激活传统产业新活力。培训首站在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与问津茶苑,学员感悟千年儒学“敏而好学”精神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通过茶文化体验、问津渡实地考察,探索传统产业现代化与乡村文旅资源整合的创新模式,为学员整合济南泉水文化、打造特色文旅IP提供了新思路。
党建引领产业,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在陶咀村,学员深入学习“党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结合理论课程《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及村支书分享的《陶咀村的经营之道》,探讨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逻辑。学员还实地走访了汪集汤业,剖析“一罐鸡汤的崛起”案例,学习品牌化赋能农产品的实践经验。
共享经济破局,城乡资源联动升级。学员考察细李湾“城里有楼,乡下有院”的共享农家小院模式,探索城乡资源联动新思路;走进古法红糖工坊与宋桃村,学员学习传统工艺转型、文化IP打造(如“诗礼桃花”)、桃胶产业链运营等农文旅融合路径,深化对多元化业态的认知。
理论实践融合,结业成果转化落地。结业前夕,学员赴小朱湾、熊家湾观摩整村运营成果,并与“乡下有院”创始人共商闲置农房盘活策略。结合济南实际,各区县代表提出“泉水人家”民宿集群、近郊农事体验园等创新方案。培训还邀请专家解读高素质农民作为新质生产力、乡村自运营机制等前沿议题,激发学员对可持续模式的深度思考。
培育新动能,迈向“知行合一”。此次培训以“问津精神”为内核,从千年问津书院到现代共享村落,从党建引领实践到品牌赋能突破,不仅为济南乡村运营者打开了视野,更种下了文化与产业共生的种子。
下一步,济南市农广校将依托学用贯通培养体系,持续深化培育成果转化,通过顶岗实习、专家帮扶等举措,推动“问津经验”落地生根,培育乡村运营中坚力量,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创新动能。
来源:济南市农广校
转发0评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