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银川10月7日消息(记者李畅)10月6日傍晚,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的怀远夜市已是灯火如昼。辣条摊前的长队蜿蜒过街,辣糊糊汤底咕嘟作响,烤蛋、羊杂等特色摊位前食客摩肩接踵。这片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正以旺盛活力印证着银川文旅融合的显著成效——10月1日至5日,这里接待游客超53万人次,实现收入5149万元,而这股热潮的背后,是西夏陵、贺兰山东麓酒庄与夜市构成的黄金文旅消费链在强力驱动。
暮色中的怀远夜市灯火通明(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三大文旅地标的空间联动,为线路串联奠定基础。今年刚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坐落于银川西郊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是游客触摸千年历史的核心节点;沿贺兰山东麓绵延分布的26家特色酒庄,构成西夏区“三群四区一廊道”布局中的“紫色经济带”,与西夏陵共同构筑起东麓文化旅游长廊;而怀远夜市则位于西夏区城区核心地段,其南侧的怀远红酒文化中心更成为衔接酒庄与夜市的关键枢纽。这种“世界遗产+产区酒庄+城区夜市”的区位格局,为跨场景旅游线路提供了天然条件。
展厅里,游客专注聆听西夏史讲解(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西夏陵迎来旅游热潮(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白天探秘西夏陵,午后品鉴葡萄美酒,夜晚沉醉夜市烟火”已成为游客的标配选择。申遗成功后的西夏陵迎来旅游井喷,长假前五日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地宫探秘等沉浸式项目让历史场景鲜活再现。依托红酒巴士、铛铛车等特色交通,游客可从西夏陵沿贺兰山东麓廊道直达各酒庄,在品鉴佳酿后前往怀远夜市,完成“从历史到生活”的体验闭环。
酒庄内,游客们惬意品酒(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酒庄与夜市的深度联动更催生出消费新场景。贺兰山东麓酒庄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接待量同比增长14.3%,许多游客在酒庄体验后,专程前往怀远夜市延续消费——夜市引入的酒庄直营店和“开醺市集”,让“从葡萄到餐桌”的消费链落地成型。而西夏区通过打造“酒庄游+夜市”夜间经济带,使区域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45%。
线上传播则为这条消费链注入裂变活力。游客带着短视频平台的“打卡攻略”寻觅网红摊位,本地市民自发分享夜市场景,让怀远夜市从美食街升级为社交传播热点。这种“线下体验+线上扩散”的模式,进一步放大了三大节点的联动效应,推动银川文旅从单点吸引转向全域消费。
从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遗址,到藤蔓缠绕的酒庄葡园,再到烟火升腾的夜市街巷,这条串联历史与当下的文旅消费链,不仅让宁夏的“金色遗产”“紫色名片”与“烟火气息”实现价值共生,更成为银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注脚。
来源:央广网
转发0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