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玉米花粒期,此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转为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时期,是形成产量、决定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花粒期玉米管理的主攻目标为玉米顺利抽穗、正常开花、充分受精结实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结实率,延长根叶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粒重。
一、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
玉米花粒期是需水临界期,此期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当低于70%时就要浇水。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气温高,叶面蒸腾量大,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若此时遇旱则要及时浇水,否则,雄穗不能正常抽出,花粉花丝活力降低,缩短散粉时间,花丝抽出推迟,影响授粉受精,败育粒数增加,造成秃尖、秕粒、缺粒或空秆,严重影响产量。
籽粒灌浆期间需水仍较多,适时灌水可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度,增加粒重。反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不能及时运送到籽粒中去,造成籽粒瘦小,粒重低。此期水分不足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抽雄期。此外,玉米花粒期若遇雨水过多,应注意及时排涝。
二、及时去雄:
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养分向雌穗运送,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还能将一部分玉米螟和蚜虫带出田外,减少为害,促进籽粒发育,增加穗粒数和粒重,一般可增产10%左右。
去雄一般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前进行,过早易带出叶片,减少光合面积,过晚雄穗已开花散粉,降低去雄效果。要隔行或隔株去雄,去雄株数不要超过全田株数的1/2,地头地边不去雄,连阴雨天和高温干旱天气不去雄,以防花粉不足影响授粉而造成稀粒秃尖,授粉结束后再剪去剩余雄穗。
三、增施攻粒肥:
为保持玉米叶片功能始终旺盛,防止植株早衰,应及时补施速效氮肥,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以维持及延长中、下部和穗位以上叶片的功能时间,产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籽粒形成,并使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抽雄期至吐丝期追施氮肥,一般占总追肥量的10%左右;可用磷酸二氢钾7.5kg/hm2对水1 500kg/hm2叶面喷施。
四、拔除空秆小株,中耕除草:
玉米田内不结果穗的空秆或低矮小株不但白白消耗养分和水分,而且还影响其他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授粉结束后,对空秆和低矮小株要及早拔掉,把有限的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给正常的植株,使其穗大粒多籽饱。中耕除草
在玉米灌浆后期顺行浅锄1次,以破除土壤板结,松土透气,除草保墒,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根系吸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浅锄时要防止伤根过多和打断叶片。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的主要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大小斑病、锈病、粗缩病、丝黑穗病、苗枯病和地下害虫等。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当田间玉米卵量达到1~3块/百株时即为放蜂的最佳时期。
玉米植株苞叶变黄松散,籽粒变硬有光泽,穗子中部灌浆乳线消失,籽粒尾部形成深黑色膜层,标志玉米达到生理成熟。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1.酌情追施粒肥。玉米生长后期叶片功能期长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应酌情追施粒肥。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视田间长势,每亩追施粒肥5—10公斤尿素,同时满足水分供应。
2.防治病虫害。夏玉米花粒期常有蚜虫、三代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等虫害,有锈病、弯胞菌叶斑病等病害,应加强防治。一般用吡蚜酮防治蚜虫,高效氯氟氰菊酯、虫酰肼等防治钻蛀性害虫,兼治食叶性害虫。
今年“纳沙”和“海棠”台风带来了大量的锈病孢子,如果8月和9月初出现连续平均26~28℃的低温多雨天气,会诱发锈病的大发生,因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用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锈病,兼防其它叶部病害。有条件的地区,宜于玉米授粉结束后的8月中下旬采用热雾工程技术统防和综防后期病虫害。
3.合理灌排。玉米抽雄以后需水量较多,若遇秋旱应及时灌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玉米花粒期应灌好两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灵活运用,沙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黏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籽粒灌浆过程中,若田间积水,应及时排除涝渍,以防涝害减产。
4.适时机械收获。适时收获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我省沿淮及以南玉米应在9月下旬收获,淮北地区应当在10月初收获。为减少机械收获的破损率和提高玉米商品性,机械摘穗的籽粒含水量必须小于25%以下,直接脱粒收获的玉米籽粒含水率必须控制在20%以下。
转发0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