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叠翠 生态富民

滇农云

2025-07-17 21:4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夏日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云雾漫过层层梯田,如绿绸般缠绕着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7月8日,村内小广场上,65户村民排着队签字、按手印,领过沉甸甸的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家分了一万二,比上次还多!”攥着红包,村民高干文言语里满是欢喜。

  这是“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十二次分红。67.2万元红包,是对村民守护梯田、传承哈尼文化的最好回馈。从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传统村落,到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这座哈尼族村寨用实践证明了守护好生态底色,方能铺就致富路。

  阿者科的故事,始于对“生态家底”的清醒认知。这里的每一块梯田、每一间蘑菇房,都是哈尼族人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梯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蘑菇房冬暖夏凉、就地取材。

  然而,面对过去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年轻人为谋生外出务工导致梯田撂荒、村落渐寂等现象,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生计改善,成为了困扰梯田地区发展的最大难题。

  转机始于2018年,元阳县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共同编制“阿者科计划”,并驻村协助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探索“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旅游模式,村民既是生态守护者,也是经营参与者、利益共享者。

  “每一分分红,都记着村民护田守房的功劳。”村党支部书记马有德说。游客进村看的是梯田曲线、蘑菇房古韵,体验的是哈尼族的纺线、梯田耕作,这些“卖点”恰恰是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

  公司成立7年,村民从旅游收益中持续分红,从最初的小心试水到如今的笃定发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创业,有人开起了农家乐、有人当起了讲解员、还有的人专注哈尼古歌传承。

  数据见证着变化:自2018年“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阿者科村累计接待游客26.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67.9万元;村民累计分红345.25万元,户均增收53116元;梯田依旧层叠如绿绸、田埂上多了管护的身影,蘑菇房依旧古朴、门楣上却有了“民宿”的招牌……阿者科村的生态未减一分美,日子却添十分甜。

  迎着朝阳,走进高干文家的小院,藤蔓缠绕的木栅栏里,黄瓜垂坠、番茄泛红。栅栏旁,分层设计的“隧道鸡笼”格外惹眼——外层鸡舍里,土鸡踱步啄食;内层菜畦中,青菜吸足了鸡粪滋养,鲜嫩欲滴。“游客喜欢来摘菜、喂鸡,认养一只鸡还能线上看生长,上个月光卖土鸡就赚了1000多元!”一算增收账,高干文脸上笑开了花。

  这生机勃勃的庭院,是阿者科精心打造的“微型产业园”缩影。以党建为引领,新街镇在梯田区域村寨创新推出的“隧道养鸡”模式,把生态循环理念引进农家院。鸡粪肥菜、菜叶喂鸡,既解决了畜禽散养污染问题,又让有限的空间产生多重收益。生态土鸡售价高出市场价 40%,6个月里参与农户从3户增至28户,养殖规模突破500羽,户均收益近万元。

  “不是砍树开荒才能赚钱,把现有的生态家底盘活,一样能抱上‘金盆’。”驻村工作队长张沅顥说。阿者科的实践,跳出了“大开发”惯性思维,着力在“精保护”中做文章。不搞大规模建设,而是依托传统村落肌理,让每一户庭院都成为生态展示窗、游客体验点。这“一户一景、一院一业”的思路,让乡村旅游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转变为“沉浸式参与”的体验游,进而拓宽了生态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化路径。

  生态要长久美,离不开长效护。在分红大会场地的公示栏前,6户家庭上“红榜”、2户家庭进了“黑榜”。“上红榜不光有奖金,脸上也有光。上黑榜要扣分红,谁也不愿拖后腿。”村民高美华说。

  阿者科推行的“红黑榜”制度,用“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评定标准细致入微,涵盖门前三包、厕所清洁、家禽圈养等8个方面,由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督查小组每周检查、每月更新。红榜家庭最高奖300元、黑榜家庭则扣减200元至500元分红,线上线下同步公示,根据村民满意度测评不断优化标准。

  11名保洁员每日清扫村道,召开村民大会,红榜家庭分享整治经验,黑榜村民参与剖析存在问题……从“干部催着干”到“村民比着干”,阿者科把生态保护写进了村规民约,更刻进了村民心里。

  如今的阿者科村,蘑菇房错落有致,巷道干净整洁,游客来了不想走,村民住着更舒心;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分红涨了,村民保护环境的劲头更足了。这种良性循环,正是阿者科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自己的“钱袋子”和“幸福窝”。

  云雾掠过梯田,蝉鸣伴着凉风,阿者科的故事还在继续。“阿者科计划”的成功路径,正在为更多乡村照亮生态富民的康庄大道。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徐丽芳

  短评:

  阿者科实践,是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这个哈尼族村寨完美展现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辩证法:最传统的耕作方式、最原生态的民族民俗,都可以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文旅IP。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以“内源式发展”为核心,让村民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和受益者,从而形成“保护—收益—再保护”的良性循环。它证明了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历史,更在于激活生态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阿者科的成功在于跳出了“开发即破坏”的窠臼,用现代治理手段(如“红黑榜”)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用创新模式(如“隧道养鸡”“云认养”)提升生态附加值,进而建立“生态-文化-经济”的三元价值循环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将生态保护内化为村民的理性选择,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传统生产方式的现代性转换,最终形成“越保护越增值”的市场正反馈。这不仅守住了千年哈尼梯田的“根”与“魂”,更让乡村发展回归人本逻辑,为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生态保护不是负担,而是可持续致富的根基。真正的乡村振兴,是立足自身禀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云南网记者 饶勇

来源:云南网

9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6

农友0010

2025-07-21 06:19

唱的非常好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5-07-19 05:47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5-07-18 13:47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5-07-18 13:46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郑冲锋

2025-07-18 13:30

分享的非常完美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5-07-18 12:25

生态富民!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03

2025-07-18 12:07

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经济发展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沿塘村农

2025-07-18 11:49

文旅融合发展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771

2025-07-18 11:07

点赞点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634

2025-07-18 10:39

梯田叠翠生态富民路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629

2025-07-18 09:23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629

2025-07-18 09:19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473

2025-07-18 08:36

夏日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云雾漫过层层梯田,如绿绸般缠绕着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116

2025-07-18 08:07

好好好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水到渠成农友4476

2025-07-18 07:48

好好学习一下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5-07-18 07:36

我们学习了很多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5-07-18 07:27

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810

2025-07-18 06:57

66699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413

2025-07-18 06:52

点赞666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集成吊顶

2025-07-18 06:50

123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