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月,根据全国和全省2021年“绿剑”农资打假保春耕执法行动统一部署,杭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精心谋划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剑”农资打假保春耕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农领域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春耕生产和全年粮食增产丰收。
一、突出执法重点
一是突出重点品种:突出春备耕期间销售使用量大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等品种,兼顾其它品种和领域。
1.种子:以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农作物种子、马铃薯种薯、进口种子为检查重点,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未审先推、无证生产经营、包装标签不规范、种子经营门店台账不规范等违法行为。
2.农药:严厉查处生产经营违法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等假劣农药和无证生产、套用或冒用登记证等违法行为。
3.肥料:严厉查处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叶面肥等肥料中非法添加农药等违法行为。
二是紧盯重点领域: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等为重点区域。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销售环节以经营门店和面向用户直接兜售等销售渠道为重点。协同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的不规范经营行为。
二、抓实工作举措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多措并举向农资领域违法行为亮剑,以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为主要手段,采用日常巡查、集中检查、市县协同等方式,精准发力,护航春耕备耕。
一是宣传先行。坚持边执法边普法、边办案边普法,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农资打假行动,普及农资法律法规和打假维权知识,全市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份,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检打联动。依托质量抽检,强化检打联动,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风险监测转监督抽检机制和检打联动交办机制,对风险监测、例行监测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三是市县协同。全市抽调执法骨干组成4个检查组,分别由市队分管副队长带领深入农业企业、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等,从市场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实名销售等方面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和指导,全方位规范农资经营市场。
三、突显执法成效
全市聚焦执法办案主业,着力健全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联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并畅通违法线索群众举报渠道,积极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资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社会共治。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542人次,检查企业2436家,质量抽检1095批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96起,其中种子、农药、肥料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违法案件占全市农业投入品案件的70%,查获各类假劣农业投入品等7333.6公斤,罚没款金额15万元,有效威慑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采取针对性执法举措,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深化行刑衔接,保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高压态势,为全市农业行业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提供有力执法保障。
转发0评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