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汛防台部署要求,牢固树立“防灾夺丰收”理念,狠抓思想、责任、人员、物资、措施五到位,全力做好人防、技防、物防,最大程度减少了梅汛对我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三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抓思想到位。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省、市防汛防台防灾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郑栅洁书记和裘东耀市长指示精神,召开全市农业农村防汛防台防灾工作视频会议,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通知》,研究部署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防汛防台防灾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牢固树立抗大灾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严阵以待,扎实做好农业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市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二是抓责任到位。全面落实农业抗灾救灾职责,明确任务分工,消除交叉盲区。系统梳理应急防范措施,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市渔业防台风演练,农机事故应急演练,组织开展了渔业和农家乐隐患检查整改,检查发现渔业安全隐患13处,整改13处,检查发现农家乐安全隐患14处,已整改10处、落实管控措施4处,安全隐患已得到全面整治。督促各地落实地质灾害点农村、渔排、农家乐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安全员,完成海上养殖、农家乐等重点领域危险区域转移人员基础信息排查,全市安全码总共录入农家乐189家,海上养殖转移人员信息592人,做到了应录尽录。
三是抓人员到位。入汛以来,局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启动运行”,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应急值班制度,做好协调指挥和应急处置相关准备工作。全市组建抢险和技术服务队伍力量 40支,组织渔业、农技、林特、农家乐等100余名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了为期两天的省厅防台防汛专题培训,全市举办救灾技术培训161人次,开展防灾救灾服务指导467人次。落实粮食、种子、畜禽等防灾减灾评估专家3人,有效帮助提升农业防灾救灾专业水平。
四是抓措施到位。通过农民信箱、公众号等渠道,全市累计向农村、农民群众推送梅汛期降雨天气信息15万余条次。各地农技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做好防汛防灾技术指导工作,制定渔船防台、避风锚地、沿海养殖、休闲渔业、农家乐应急工作指南,发布晚稻、蔬菜、瓜果、茶叶等防台防汛指导手册和技术措施,13支技术小组实地指导农户、渔民落实农业生产防台技术措施。截至7月,全市早稻已收割18万亩,完成85%,连作晚稻已插种15万亩,在地蔬菜面积10万亩,各级农技人员(专家)已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台风临近,及时开展抢收指导,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加强渔政执法船全天候执法巡逻,随时掌握渔船动态信息,确保台风前渔船能够听从部署安排船进港人上岸,进一步提升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是抓物资到位。开展了全市农业抗灾救灾物资准备情况检查,目前,防台救灾所需的化肥、农药、疫苗和相关药剂等物资储备充足。针对灾后农业改种补种对种子需求量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市种子公司、甬丰农资公司种子、农资储备和调拨情况的统筹管理,全市落实各类应急种子储备905吨、农药56吨、化肥13800吨,在梅雨季节开展了种子调拨“实战”演练,能够满足重大自然灾害的种子储备和调拨需求,全力保障农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物资供应。加强对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协商的指导和监督,借鉴“利奇马”经验,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流程,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转发0评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