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11月19日,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大连综合试验站将课堂搬进瓦房店市元台镇的桃园示范园,一场集果园生草与省力化施肥于一体的技术培训会正在开展。作为东北最大的大棚桃主产区,瓦房店市近10万亩桃园正迎来从传统经验种植向科技化管理转型的关键契机,此次培训正是科技成果直通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
本次培训会采用“理论授课+田间实践”的模式,吸引了元台镇各村农业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共40人参训。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宣景宏研究员将课堂搬到桃树下,现场为学员演示果园生草技术。他围绕生草品种选择、种植管护要点,细致讲解了该技术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果园抗逆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助力果农转变传统清耕观念,树立生态化、可持续的果园管理理念,使其对生态化种植有了全新认知。
大连综合试验站站长关海春带来的袋控缓释肥技术讲解,更是点燃了现场热情。他蹲在桃园里,用铁锹演示挖沟和挖坑深度:“幼树开沟20厘米,大树要达到30厘米,这个深度直接关系肥效发挥。”据介绍,该技术通过养分释放曲线与桃树需肥规律精准匹配,实现“一次施肥,全年有效”。现场一位种植大户算了笔明白账:“以前一年施肥三四次,雇人就得花两千多,现在一次搞定,肥效还更长,这技术真是帮我们省了大钱!”
实操环节中,专家手把手指导学员操作施肥工具,调整开沟角度。元台镇果农李永坤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了首株桃树的袋控肥施用,他兴奋地说:“以前凭感觉施肥,不是烧根就是缺营养,现在按标准操作,心里踏实多了。”这种“即学即会”的培训效果,让参会者纷纷表示要尽快在自家果园推广应用。
据了解,此次培训推广的两项技术,正是大连桃产业实现省力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抓手。大连综合试验站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技术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建立示范园、组建技术小分队等方式,确保创新技术在辽南大地上落地生根。随着这些“科技之果”的逐步成熟,瓦房店桃产业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力。
来源:大连市农广校
转发0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