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破相影响商品价值?了解发病原因,及时做好以下措施

北方的农民

2021-10-12 13:06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湘农计划# 

在栽培马铃薯过程中不难发现,除了虫害啃咬会让马铃薯“破相”外,病害的侵染显得更为猖狂。而引起马铃薯表皮起疙瘩,多半是发生了疮痂病或粉痂病,其中又以疮痂病的危害表现的更为突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瞧瞧疮痂病的发病特征、发病原因,从中找出防治疮痂病的方法,减少马铃薯“破相”的发生。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特征
马铃薯疮痂病在表皮上的特征概括:褐色、斑点、硬痂、裂纹。
疮痂病的发生从幼薯开始,先给小薯块的表皮带了褐色的小斑点,随着幼薯的膨大,表皮上的斑点也渐渐从小变大,面积也从窄变宽,可以用“由点成片”来形容,尤其是薯块长到鸡蛋般大小时,危害的表现更为明显。
到病害的中后期,薯块上的病斑逐渐变硬痂,周围还会伴有开裂的纹路。发病严重的薯块,斑块的中间部分会向里轻微鼓起或略有凹陷,并且病斑边缘还会微微翘起,表皮比正常的薯块略显粗糙。因疮痂病在薯块上的危害状,会比在植株上的体现更早,农户不易在早期通过植株长势来判断,所以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薯块多数已经有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早期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很重要。
疮痂病和粉痂病并非同一病害,需要区别对待。虽然这两种病害仅一字之差,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还是有很大区别。粉痂病发生常开始于根部,根上会有一个个豆粒般大小的“瘤”,继而危害薯块,被侵染的薯块有疱斑、粉状物,地面上的植株有枝细、叶薄的“病态状”。疮痂病和粉痂病都会使表皮起疙瘩,让原本光滑的马铃薯“破相”,失去良好的商品价值。
马铃薯易发生疮痂病的原因
病害发生和品种有关:
在栽培马铃薯的过程中,同一地块种过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有的发病较少、较轻,而有的发病严重、危害大。并且不难发现一个特点,表皮粗、厚的马铃薯往往抗病能力较好,发病少且轻,而表皮较光滑且皮薄的,往往更容易受到疮痂病的危害。农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栽培,减少疮痂病的发病机会。
病害发生和种薯有关:
疮痂病的发生,并不会随着采收而结束,而会在贮藏期继续“潜伏”,同时还会随着种薯的新一轮栽培,将病害传染到“下一代”,造成恶性循环,使新的薯块品质下降。所以要对种薯进行挑选、筛查、剔除,要避免选用本身带有疮痂病的薯块,并对薯块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病害发生和土壤有关:
疮痂病的病菌,除了能够“潜 伏”于种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藏身之所--土壤。尤其是偏中、微碱地块,或者是连茬、土壤卫生条件差的老菜地,更容易发生疮痂病,且有发病速度更快,防治难度加大等特点。这也就不难解释,明明用的是抗病好的品种,明明种薯是健康的,明明种薯也经过严格的杀菌消毒过程,而播种之后长出来的是病薯。想想是不是忽视了土壤的因素呢?
病害发生和病菌特点有关:
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放线菌,病原为疮痂链霉菌,它的危害并不是短暂的,而是能够不断的延续,且主要是通过种薯和土壤开始新一轮的侵染。侵染的突破口多为马铃薯的薯眼、摩擦伤口、虫害伤口等,相比于潮湿土壤而言,干燥的土壤更容易加快病害的速度,雨水的流动还能够带着病菌“四处游荡”。疮痂病发病适温范围广,可在18~30℃左右发生,春末和秋末是疮痂病的发生较重的两个时段。
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种薯的选择上要把关,不同品种马铃薯对抗病害的能力不同,像皮厚实颜色深的马铃薯较少发生疮痂病,而皮薄色浅的马铃薯更容易发生,所以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疮痂病的病菌可藏于薯块内,因此勿从病区留种薯,以免种薯带菌传播给“下一代”。为了保证种薯的健康、高效、品质佳,可以在栽培之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不管是要切块的大薯,还是不需切块的小薯,这都是关键的一步。处理薯块时,可以使用稀释后的福尔马林或多菌灵消毒,另外要注意使用的刀具也要消毒。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可不敢在同一地块连茬栽培,可和豆类、谷类、百合科等其他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在PH值<6的土壤中栽培更为合适,不要选板结、缺水、肥力差的偏碱土壤。在种薯栽培前,给土壤进行深翻、晾晒、闷土等操作,利用夏季高温来达到消毒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五氯硝基苯、威百亩等药剂,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再次,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降低病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可以改变平垄的栽培模式,采用高垄微沟的栽培模式,有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同时可进行中耕培土管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尤其是碰上高温天气时,要更关注对水分的管理。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进行科学施肥和综合施肥,让植株在所需的肥料上,除了有氮磷钾之外,还有其他的中微量元素,满足生长的多方需求。
最后,疮痂病从结薯开始就有机会发生,想要减少疮痂病的危害,需要在马铃薯现蕾前形成保护。可以使用灌根或者喷洒的方式,将病菌拒绝于“门外”。
可参考使用的药剂有:中生菌素,乙酸铜,春雷霉素,叶枯唑,氢氧化铜等。使用药剂时,以交替使用效果更佳,一般为间隔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4次。不过要注意不同的药剂,在使用上有所不同,使用新药剂前记得看说明书。
7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66

怀化试验站胡成

2021-10-17 23:39

好好很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村生产技术

2021-10-16 19:37

非常好的技术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13

2021-10-14 09:31

好的好的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方得始终

2021-10-13 19:20

12345678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215

2021-10-13 10:34

老师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525

2021-10-13 10:32

谢谢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nlng。

2021-10-13 09:43

科学种植科技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老唐3536

2021-10-13 09:22

!!!!!!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30

2021-10-13 09:17

采收时,不应当对马铃薯造成破损。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蔡文成

2021-10-13 09:09

采取保温措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956

2021-10-13 09:06

非常满意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刘昆玉葡萄育种与栽培岗位

2021-10-13 08:35

实用技术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嘉乐

2021-10-13 08:21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125

2021-10-13 08:19

6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小名糊涂

2021-10-13 08:05

看起来要漂亮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326

2021-10-13 07:52

感谢这个平台。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404

2021-10-13 07:39

。。。。。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019

2021-10-13 07:33

讲的特别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习高飞

2021-10-13 07:30

认真学习农业知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644

2021-10-13 07:30

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7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