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把握播种密度,施肥要均匀覆盖土壤,播种后轻轻压实保墒……”近日,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党课”正在进行。全镇党员干部们手持锄头、拎着肥料、麦种,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翻耕、撒种、施肥、覆土……不远处,几台大型旋耕机正轰鸣着穿梭田间,翻起层层新土,大家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播种,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以往的党课在会议室,现在搬到田埂上,既让我们学到了小春生产的硬知识,还能帮老百姓干农活,这样的活动有意义、接地气!”正在田间忙活的天马山镇机关党员何波语气里满是干劲。
“你看这机器翻土又快又匀,我们跟着播种省了不少力,既有党员干部带头干,还有技术人员田间指导,种地更有信心了!”狮子寨村村民周大爷笑着说,“往年这个时候,我们既要找劳力,又要买肥料和种子,成本也高。今年这样搞订单农业就好多了,土地有人种、农业有人管、技术有人指导,我们也省心了,而且村集体还有收入,我们以后也能就近务工分红,这是个好事!”周大爷口中的“订单农业”正是巴州区天马山镇面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资料欠缺等普遍性难题创新推出的新模式,通过动员乡镇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将党建引领与农业生产相融合,以“头雁”引领激发“群雁”活力。
“受前期持续降雨的影响,打击了部分农户的小春生产积极性。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对接强村公司参与订单农业,创新推出‘干部下订单、镇建示范片、村建示范点、群众齐参与’的联动机制,将党建引领贯穿生产全过程,为小春生产按下‘快进键’。”天马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建军介绍道。
所谓“订单农业”,是指由镇上的党员干部和社会力量自愿出资,向镇上的强村公司——巴中市寺南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订单。强村公司统一负责从土地整合、农资采购、种植管护到采收销售的整个过程。最终,产出的粮油产品或销售收益按照出资比例回馈给参与者。

“这是我们强村公司今年第五笔订单农业,此订单总面积是150亩。”巴中市寺南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安波说,“通过整合订单资金,采取镇上指导、强村公司管理、群众参与的模式,从种到销统一经营管理,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降低单亩成本。同时,我们坚持全程公示所有收支,及时反馈给参与者,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党员干部带头种,农户群众跟着干,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党建红”与“田野绿”交相辉映,订单农业与技术服务实现双推动。目前,天马山镇共吸纳100余名镇级党员干部及社会人士参与,募集订单资金5万余元,建成100亩镇级建设示范片。同时,落细“党员干部包社联户”机制,动员镇村党员、各级单位及在外成功人士带头订种小麦,组建3支“党员春耕先锋队”和多支“农事助耕队”,各村打造50亩村级小麦示范点,以“头雁效应”带动广大农户积极投身小春小麦播种。截至目前,全镇已栽种油菜6200余亩,播种小麦5600余亩。
“我们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就是要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小春生产的现实困难,更是为了做实农经普工作,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强村公司运营、集体参与、群众受益’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旨在把饭碗端得更稳,让老百姓的粮袋子更满、钱袋子更鼓,让‘国之大者’在基层落地生根。”天马山镇党委书记罗治国表示。(王灼华 川观新闻巴中观察 马帼才)
来源:川观新闻
转发0评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