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蒌蒿栽培技巧:掌握高产种植管理模式,助力全年优质高产

小鱼儿仙倌

2020-09-02 21:1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智慧农民# #植保技术# 蒌蒿,又称芦蒿 、水蒿、藜蒿等,是一种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蒌蒿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均有分布。蒌蒿的食用部分为地上的鲜嫩茎秆,口感清香脆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善,蒌蒿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在江苏、浙江、湖北、云南等地区人工栽培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特点,同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小鱼儿仙倌结合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从繁殖育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重要栽培环节进行简述,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一、蒌蒿的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性

萎蒿是一种多年生直立的草本植物,其白色地下根茎粗壮且较发达粗壮,是主要的营养贮藏部位,为其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地上茎直立或略匍匐生长,一般株高70~120厘米,直径在3~7厘米,生长初时为绿色,随着不断生长发育渐变为紫红色,无毛。叶片大多羽状深裂,叶长8~20厘米,宽5~10厘米。叶正面绿色无毛,叶背面淡绿色,披白色短绒毛。花序为头状花序,多密集生长,呈复总状。有条形苞叶,开黄绿色花,瘦果细小且具冠毛,成熟后自然脱落。9~10月为成熟期。

2、生长环境要求

蒌蒿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且不耐寒、不耐旱。一般白天温度在15~20℃、夜间温度在4~10℃最适宜蒌蒿的生长,温度过高,会导致蒌蒿茎秆的老化,影响其食用口感;温度过低,地上茎秆易枯死。

蒌蒿对光照要求较为严格,保证充足的光照能促进蒌蒿的生长。当光照不足时,不但影响生长,还容易导致植株感染病害。另外,由于蒌蒿的根系较浅分布,因此肥沃、湿润且疏松透气的沙壤土更有利于蒌蒿的生长发育,土壤湿度应长期保持在55%~75%左右为佳。

二、蒌蒿高效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根据前边提到的蒌蒿的生长环境要求,应选择1-2年内未栽培过菊科作物的土壤,优选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阳光充足、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地块进行种植。蒌蒿的生长周期较长,整畦前应施入充足的有机肥作基肥,保证其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要求每亩施用腐熟厩肥2000~2500公斤,腐熟饼80~130公斤。

栽种前,要做好晒土翻犁,一般翻犁深度为25~30厘米,耙平耙细后,进行整平畦,畦带宽1.0~1.5米,畦高约为25厘米左右,间距保持在30~40厘米为宜。

2、繁殖方式

蒌蒿有主要有4种繁殖方法,分别为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和地下茎繁殖,其中扦插繁殖是最常用的一种繁殖方式。

① 扦插繁殖

扦插前,应优先选择生长状态良好、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茎秆,截去顶端嫩梢和下部老化的部分,剪成8~10厘米的插条,每段插条上保留2~4个叶芽为宜;扦插时,保持株距20~25厘米左右,插条以斜插入土为佳,夹角在40~45°,插入地下深度8~10厘米,覆土压实后,及时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一般4~8天后,插条开始生根萌芽。

② 分株繁殖

将离地4~6厘米处剪去地上茎秆,然后将植株连根整体挖起,分割成几个单株,保证每个单株都带有一定根系,栽种时株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见方,然后覆土压实,及时进行浇水,保证植株的成活率。分株繁殖方法成活率较高,但是植株用量大,成本相对高。

③ 种子繁殖

一般在每年初春3月中旬-4月上旬进行种子播种,地温在10~15℃时,是播种的最佳时机,每亩种子用量在70~10克,拌入细土直接进行均匀撒播,播种后,覆土压实,灌透底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播种5~7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应及时进行间苗或补苗,避免出现断垄问题;另外,当苗高达到10~12厘米时,开始进行定植。

④ 地下茎繁殖

在畦面按行宽20-25厘米开种栽植沟,挖出生长健壮的地下茎,去掉周围的老茎和老根,剪成6~9厘米的插条,斜放入沟中,插条顶端露出地面约1-2厘米,然后覆盖细土,微微压实后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5~7天后,插条开始萌芽生根。

三、科学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

① 肥水管理

蒌蒿生长需充足的肥水供应,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定植或扦插后,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多雨水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夏季浇灌应在早、晚间进行,冬季则应该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行,灌溉方式一般采用浸灌,可以有效减少肥分流失,土壤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的标准是土壤不发白。防止当幼苗长到3~5厘米时,追肥进行提苗,每亩施用尿素30-50公斤或复合肥50-70公斤,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以后每半月追肥一次。

② 中耕除草

平畦完成后先进行一次芽前除草,每亩用48%地乐胺150毫升,或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00~150毫升,兑水对地表喷雾,施药后3~5天再进行扦插。在早期蒌蒿苗未封行前,进行2~3次中耕除草,保证幼苗的根系发育,注意锄草时要浅锄,防止到地下根茎。

2、病虫害防治

蒌蒿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时有发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直接导致减产,目前蒌蒿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绢病、菌核病、蚂虫和玉米螟等。

① 白绢病

发病初期,可用地菌净或粉锈宁加细干土拌匀后撒施于茎基部土壤,每亩用量250~300克;发病后期,可用多菌灵、粉锈灵100克加水30公斤,均匀喷撒在叶片背面,每隔5~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效果较为显著。

②菌核病

为防止菌核病,应加强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促使植株旺盛生长,增强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发病后,每亩用40%速克灵加50~70公斤水均匀地对植株进行喷雾处理,每3~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③蚂虫

用抑太保、吡虫啉、菊酯类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或5%四季红1000-1200倍液进行喷洒,可有效去除蚂虫

玉米螟

蒿的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现玉米螟,应及时用30%杀虫双水剂1000~1200倍液,或10%敌杀死1200~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杀。

3、适时采收

10月中下旬,蒌蒿嫩茎长到20~30厘米时,即可釆收。采收时用小刀贴近地面将嫩茎割下,切忌损伤地下茎,每采收一次要及时追肥浇水,松土除草,保证第二茬的产量。采收后的蒌蒿,应存放在通风且湿润的地方,每日淋水2~3次,保持嫩茎的湿润新鲜,温度应控制在15~20℃,过高容易导致腐烂。保存1~2天,待叶片发黄后摘除叶片,留下的嫩茎,按不同长度分别捆把上市。【经验总结】:近几年,蒌蒿作为一种极受欢迎的时尚绿叶蔬菜,以食用地上嫩茎为主,可凉拌、炒食,口感清香嫩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享有“早春第一时鲜”的美誉,人工栽培及推广前景十分广阔,深受各地农户的青睐。因此,在蒌蒿人工栽培过程中,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应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管理,引进科学高效的种植及管理技术,进一步实现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2

农友6663

2020-09-08 14:48

小魚太好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643

2020-09-07 09:2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牟均利0878

2020-09-07 07:06

藜蒿高产栽培技巧和种植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116

2020-09-06 13:2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325

2020-09-05 12:13

直径有3到7厘米吗?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903

2020-09-03 16:45

好好好好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温艳

2020-09-03 16:00

谢谢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14

2020-09-03 13:18

讲的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016

2020-09-03 10:53

值得学习,大力支持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898

2020-09-03 06:08

很好吃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238

2020-09-03 04:21

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37

2020-09-03 01:32

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