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喜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一般球茎最佳发芽温度为13~15℃,生长期间要求20℃以上的温度,其最佳温度一般为25~30℃。当温度高达35℃,肥与水供应得当情况下,土温要保持在35℃以下,植株依旧可以正常发育。
芋头比较耐阴,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在散射光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栽培上,温度、光照、湿度合理搭配,才能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产品器官形成。光照微弱时,应将温度适当降低,湿度相对增高,从而呼吸作用降低,以便芋头的代谢更加平衡。光照强烈时,应将温度适当提高,湿度相对降低,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光照时间短更有利于球茎的形成。而在营养生长的前期,需要有较长的光照与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叶面积的增加,而后要转入较短的日照环境,加速球茎的形成。
芋头原产属热带沼泽地区,故喜湿,具有水生植物特性,但不可长期淹水。我国各地均为春天种植芋头,由于地温不高,为了保证地温回升,此期水分不宜过多。地温高,幼苗生长快而粗壮。
芋头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没有特定要求。宜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畅通、土层深厚(耕作层在20~30 cm)、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硅土或沙壤土为好。土壤酸碱度最适宜的pH为5.5~7.0,pH在4.1~9.1均能正常生长。芋头收货前10~15天,需保持土壤干燥。
芋头播种至出苗阶段是芋头高产栽培的基础环节,做好播前准备,高产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通过外形选择,选出高产、优质、综合性状态好的优良品种。例如针对选取香沙芋而言,要选择具有红芽的芋头品种,并且要保证没有病虫腐烂、顶芽饱满的子芋。针对不同形态的芋头,以单株选择的方式进行株系比较,极大提高选种的优质性。
①平地栽培:平地栽培也是我国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先平地播种,出苗后在发棵结芋期分次培土壅土形成垄作栽培。②垄作栽培:垄作栽培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即在土壤耕作层筑起垄台和垄沟,作物种植在垄台上。播种前深耕35~40 cm,结合耕地施腐熟厩肥或堆肥5 000 kg/667m2以上,硫酸钾复合肥50 kg/667m2,碳酸氢铵30 kg/667m2。按行距80 cm开沟,沟宽30 cm、深20 cm。挖出的土放到垄上形成高畦,一垄栽双行,大行距50 cm,小行距30 cm,按合理密度确定株距播种。③垄作打洞栽培:播前起垄,喷除草剂,盖地膜后,在地膜上用打钵机打洞,将芋头播种在打好的洞里。这种方法有利于芋头出苗发棵,获得高产。④机械垄作栽培:机械起垄、人工播种,或机械起坐、机械播种,播后喷除草剂盖地膜。此法优点在于节省人工,节省费用。⑤塑料大棚栽培。采用小拱棚或蔬菜大棚栽培,可以大大加快芋头的成熟。
芋头是肉质须根,对土壤的穿透力弱,土壤通透性是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芋头高产栽培重要基础是,创造一个深、松、细、软的土壤环境,即在茬口允许情况下,尽量提早深耕晒垡,熟化土壤,进而图样的通透性和疏松程度都得以提高。
合理密植是芋头高产的基础。播种过稀,虽然田间通风透光好,有利植株生长,但由于栽的株树少,达不到高产目的。播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易引起茎叶徒长,组织松软且容易发生病害。播种密度一般根据品种特性、土地肥力等情况而定,多头芋、多子芋行距在40 cm左右,株距一般在20~30 cm,栽植4 000株/667m2。可进行间套复种,有利于芋头田间管理,亦可进行宽窄行种植,进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子芋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发芽势强,出苗也快,播种深度以10 cm左右为宜;母芋则要根据实际体积大小适当浅播。播种时,种芋周围的泥土要保证碎与细,以促进相互接触吸收水分,进而芋苗早出早发。常用的播种方法为芽眼朝上成90℃角。待种芽发芽后,芽的基部会形成短缩茎,短缩茎逐渐会分化出母芋,母芋分化子芋,子芋分化孙芋,因此结芋的部位是在种芋芽眼基部。如将芽眼朝下,就相当于将结芋的部位向下延伸了一个种芋长度的深度,结芋部位降低后,结芋期培土的高度也随之相应降低,这样减少了培土的用工和劳动强度。综上分析,农民在播种时就可以起好垄,然后在垄上采用这种播种方法,之后就不用再次培土,一劳永逸。
芋疫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芋头的叶片,初生的病斑为黄褐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同心轮纹,中间开始腐烂穿孔。严重受害的叶片仅残留叶脉呈现破伞形态,地下的球茎受害,还可导致部门组织变成褐腐烂。一般在重茬地、低洼地、植株长势不好及通风不良的田地更易呈现重病态势。
芋疫病以预防为主,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播种。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尽量避开雨季高峰期;注意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科学配比,植株的抗病能力就会提高;田间的卫生也要做好,芋头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病叶要及时摘除,中心病株更要及时铲除。
药剂防治是芋疫病防治的最重要手段,发病初期及高温雨后为最佳防治期。可选用98%烯吗啉1 500倍液、72%疫霜灵600倍液、霜脲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以上的药剂需轮换采用,间隔5~7天,连续2~3次即可。
芋腐败病又称软腐病、芋腐烂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芋头地上部分的叶片、叶柄,同时也危机球茎。被危害的叶片呈现黄色,稍卷缩,叶柄会变成水渍状暗绿色,严重则会软化腐败,叶柄倒伏。病部有黄褐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部位一般会有恶臭味。
防治上应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6月上旬为此病的盛发期。应当采用农业栽培、化学药剂相互结合的方式,播种前,翻晒种芋1~2天,即可起到杀菌、催芽等作用。晒种后,可用草木灰加石灰(1:1)拌种。
农药选择上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农药,在发病初期可立即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77%氢氧化铜(可杀得)600倍液灌根或喷淋进行防治,每隔5~7天防治1次,轮换使用连续2~3次。
芋枯萎病又称干腐病。茎部为主要寄生区,引致腐烂或枯萎。发病初期表现出生长缓慢,老叶黄化迅速。病株生长不良,颜色变成黄绿色,秋季则会提前干枯或茎叶倒伏,横剖可见红色小斑点,如更严重大块会变为红褐色。
防治的基础是要选择无病种芋,最佳为孙芋。500倍液浸种30 min,待晾干后播种。施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及时清除病残体,将其深埋或烧毁处理。
药剂防治可用山推1 500倍液、瑞苗青800倍液、多菌灵400倍液喷雾。
芋瘟病真菌性病害,其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带菌的种苗与田间的病株。常发于梅雨季和盛夏,主要侵害的部位为叶片、叶柄与球茎。发病初期症状为叶片上产生黄褐色的圆形小斑,随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伴有同心轮纹,湿度变大后病斑表面会产生白色霉状物,更严重时叶脉呈现破伞状。
主要防治方法为及时清理田间所有病叶、茎等病株残体,收集后要集中深埋或烧毁;合理轮作,严禁连作。施肥方面要施足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促进芋株生长稳健,增加植株强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可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在叶面、叶柄、叶背等处,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连续喷3次。
斜纹夜蛾为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等省。成虫体长14~20 mm,身体呈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诱杀成虫。在成虫生长期,使用黑光灯、糖醋液、杨柳枝。喷药防治可以掌握在幼虫孵化期和3龄前小虫期,用2.5%菜喜800倍液、2%阿维菌素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针对3龄以后的幼虫体壮皮厚,抗药性强,一般喷药难以防治,必须人工捕捉。
蚜虫分布于全国,属蚜虫科。以成、若蚜群集于芋叶背刺吸危害,由下部底叶、自下而上蔓延。严重时蚜虫盖满叶背,受害的叶片发红或黄色,甚至叶片萎缩、枯死。
防治方法上可以采用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杂草,以达到减少虫源的目的。药剂防治可使用50%久效磷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
金针虫危害职务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为叩头虫的幼虫。成虫颜色较暗,体型细长或扁平,触角呈梳状或锯齿状。
防治上可以采取与水稻轮作,或在金针虫旺盛期常灌水,以达到抑制危害的目的。在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货后要做到及时深翻。
蛴螬别名白地蚕,金龟子。特点为分布广、种类多、危害大。全国以黄淮海地区发生面积最大,主要种类危害最重的为暗黑鳃金龟,其次是铜绿丽金龟。
防治方法为用灯光诱捕成虫,施腐熟的有机肥料;秋冬季节深翻土壤并结合灌水,有助于减少越冬虫源。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用1 kg,加细干土50 kg,搅拌均匀,播种时需深穴施。针对幼虫,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2 000~3 000倍液灌根。
转发0评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