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棵桃树的叶片有相当一部分卷缩发皱,有的凸起部分还发红,而有的则没有发红的症状。很多病害和虫害以及缺素的情况下,桃树的叶片都会发生卷缩。如果对桃树栽培者来说,不了解这些病虫害导致的卷缩症状的话,很难分辨去是到底是什么样的病害。
因为这棵桃树的卷缩症状,出现有的发红,而有的则没有发红,没有发红的症状和桃蚜或者桃瘤蚜引起的症状极为相似,非常难区分。而发红的病症,也有类似的病害能导致叶片发红,比如说桃红叶病。所以,分辨不出是什么病害也能理解。
一般来说,能够导致桃树叶片卷缩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桃蚜。每年春季当桃树发芽长叶时,群集在树梢、嫩芽、幼叶背面刺吸枝叶营养。被害部分呈现小的黑色、红色和黄色斑点,使叶片逐渐变白,向背面扭卷成螺旋状,引起落叶,新梢不能生长,影响产量及花芽形成,削弱树势。从症状上来看,没有蚜虫,更没有虫卵等等,所以,可以排除是桃蚜引起的卷缩。
第二种是桃瘤蚜或者桃粉蚜。主要是在春夏之间经常和桃蚜混合发生为害桃树叶片。成、若虫群集于新梢和叶背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呈花叶状,向叶背后对合纵卷,卷叶内虫体被白色蜡粉。一方面是现在还未到桃瘤蚜或者桃粉蚜为害的时间节点,另一方面是也没有发现有桃瘤蚜和桃粉蚜的踪迹。所以也可以排除桃瘤蚜或者桃粉蚜为害的可能。
第三种是桃缩叶病。桃树感染病菌后,嫩叶刚从芽鳞抽出时就显现症状。病叶卷曲,颜色发红。随着病叶的生长,叶片卷曲皱缩加剧,并增厚变脆,呈红褐色。最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从症状上来看,这棵桃树的症状和缩叶病的特征一样,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是缩叶病了。
但是,还要从红叶症状来排除其他病症。一般能引起桃树红叶的,一是桃红叶病,但桃红叶病的特征是嫩叶红化及侧脉间褪绿和不规则的红斑,随病情加重红色更加鲜艳。发病严重的叶片红斑焦枯,形成不规则的穿孔。病害较轻的叶片,红化症可随气温升高逐渐褪红转绿;二是缺磷,缺磷较重的桃园,新叶片小,叶柄及叶背的叶脉呈紫红色,以后呈青铜色或褐色,叶片与枝条呈直角。从这两种病害特征来看,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卷缩,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桃红叶病和缺磷。
从上述几种病虫害的特征来看,只有缩叶病最为相似,因此可以判断为缩叶病无疑。缩叶病对叶片的为害如上述所说,但其并非仅仅只为害叶片,对花、新梢、果实等都会造成为害,不过,主要是以叶片为主。
缩叶病的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可通过风雨传播,在桃芽鳞片或鳞片缝内潜伏越冬。到春季桃树萌芽时,越冬孢子长出芽管,通过芽管直接穿过表皮或经过气孔危害嫩叶。病菌芽殖最适温度为20℃,最低在10℃以下,最高为30℃,侵染最适温度为10~16℃。芽孢子抗干燥,厚壁芽孢子耐寒力更强,在果园内可存活一年以上。早春低温、多雨,且持续时间长,利于越冬孢子的萌发,延长侵染期,发病重。这种病害属于单病程病害,一年只发生一次。一旦发生很难治疗,重在预防。
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才发现缩叶病的话,要彻底防治基本上很难,我们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事;一是摘除病叶,发现缩叶病叶片立即摘除,集中烧毁或深埋,如果是重病桃树,要弃果保叶,全部摘除果实和病叶,深埋或带到园外焚烧;二是喷药防治,比如说喷50���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喷几次可防其扩展并促进新叶快速生长有利于恢复树势。
缩叶病需要注重预防,也就是把工作做在平时,一般只要管理到位的桃园,很少会发生缩叶病。所以,我们在平时做到精耕细作,做好虫害防治,尽量减少人为及虫害对树体的损伤。适时修剪,修剪时尽量减少造成较大的伤口,修剪有病树后要进行剪子消毒处理。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看树施肥,注意田间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秋末或早春及时剪除病枝、枯枝彻底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清除病残体或在病叶表面还未形成白色粉末状之前摘除减少病源。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