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发酵床夏季怎样维护

老仙婆子

2025-04-22 07:1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夏季是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的关键挑战期,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垫料发酵异常、有害气体积累及猪只热应激。夏季发酵床养护的核心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如下:

一、通风与温度控制
1. 增加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猪舍应坐北朝南,增设天窗、地窗(间隔约3米)形成空气对流,促进湿热气体排出。
机械通风:安装吊扇、轴流风机或负压水帘系统,强制换气降温,尤其南方湿热地区需增加通风频率。
屋顶隔热:通过刷白漆、加装遮阳网或种植藤蔓植物(如葡萄、南瓜)减少太阳辐射热。
2. 监测与调节垫料温度
分层监测:表层(5cm)温度应≤35℃,中层(20cm)40-50℃,深层(40-60cm)50-60℃。若表层温度过高,需翻动垫料或降低湿度。
湿度调控:垫料湿度控制在40-60%(手握成团、松手即散),过湿时翻晒或掺入干料,过干则喷洒菌液稀释液。

二、加强雨水管理控制湿度
1. 防雨水渗入
修复漏雨屋顶,饮水器下方设置导流槽,避免余水流入垫料。
南方多雨地区采用地上式发酵床结构,底部增设防渗层,防止地下水倒灌。
2. 处理好局部湿垫料
若局部因雨水或饮水潮湿,需及时清出湿料晾晒,避免厌氧发酵产生有害气体。

三、垫料翻倒与维护
1. 翻倒频率与深度
常规翻动:每2-3天翻动垫料一次,暴露深层湿料促进蒸发,重点翻动粪便集中区。
深度调整:夏季可减少垫料厚度20cm,缓解中心层高温;表层10cm保持松散,避免板结。
2. 补充与更新垫料
定期补充干锯末或秸秆,维持垫料蓬松度;若床面下沉超20cm,需添加新料并补菌种。
腐熟垫料(约20cm深)可替换为有机肥,下层保留活性菌群。

四、饲养密度与饲喂调整
1. 控制密度
育肥猪占地1.5-2㎡/头(100kg以上需2-2.5㎡),降低密度避免超负荷分解。
分圈饲养或扩大圈舍面积,采用移动栅栏灵活调整空间。
2. 饲喂策略
减少饲喂量至常规的80-90%,增加猪只翻拱活动以促进垫料混合。
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增强抗热应激能力,同时避免饮水外溅。

五、疫病防控与区域适配
1. 生物安全措施
禁用化学消毒剂,采用生物防控(如喷洒EM菌液)维持菌群平衡。
新进猪隔离28天并驱虫,防止寄生虫污染垫料。
2. 南北适应性优化
南方:选用耐湿热菌种(如金宝贝干撒式菌剂),加强通风和防潮设计。
北方:关注垫料保湿,避免扬尘,适当喷水维持表层湿度。

六、应急处理与设备辅助
1.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垫料霉变:局部霉变区域需彻底翻晒,补充新菌种。
蛆虫滋生:将生蛆垫料翻埋至30-40cm深,利用高温发酵灭杀。
2. 智能监控
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或空间电场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夏季发酵床养护需以“通风降湿、控温翻料”为核心,结合区域气候特点灵活调整。通过科学管理,可维持菌群活性、减少疾病风险,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如遇持续极端天气,建议暂停扩群并优先保障现有猪群环境稳定。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7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5-04-23 04:45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131

2025-04-23 04:28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村生产技术

2025-04-22 22:06

9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87

2025-04-22 16:53

12365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87

2025-04-22 16:53

14736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87

2025-04-22 16:53

12345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461

2025-04-22 12:47

好好学习一下: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