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内蒙古 绿色好味道”——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农业科教

2025-09-27 10:4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9月23日,“生态内蒙古 绿色好味道”——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活动顺利举办,活动为期三天。

 

 

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内蒙古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活动以推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民族文化品牌及文旅资源进入北京市场为核心目标,衔接内蒙古生态优势与北京高端消费市场,致力于实现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提升、农牧民增收及民族文化传播的三重效益,为内蒙古农畜产品融入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活动整体设计融入了内蒙古玉龙文化元素。作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玉龙,是内蒙古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活动以玉龙为灵感,在主题标识、海报等设计中巧用其线条与造型,寓意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如玉龙般珍贵独特,既承载着当地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彰显出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

 

 

活动期间,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座谈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高建华,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莉,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驻北京办事处招商引才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人员参会。与会人员围绕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推广路径、品牌建设策略及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活动现场设置的“粮仓”“奶罐”“肉库”“绒都”“北疆文化”五大主题板块,系统呈现了内蒙古的生态馈赠与文化底蕴。其中,“北疆天然粮仓”展示产自北纬41度黄金种植带的特色农作物,均获“蒙”字标溯源认证;“北疆纯净奶罐”带来有机奶等优质乳制品,以无激素、无抗生素的天然品质诠释草原纯净特质;“北疆生态肉库”展出的牛肉干、草原羊肉等产品,从屠宰到加工全程可控,锁住草原原香;“北疆柔软绒都”的羊绒制品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传递北疆温暖。

 

 

此次活动,有内蒙古12盟市的特色文化与美食集中亮相,通过手绘地图、主题海报等形式构建出鲜活生动的图景,现场马头琴演绎与特色场景相得益彰,营造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每天中午,还会为员工准备丰富的内蒙古特色美食,包括手把羊肉、酸奶饼、肚包肉配白萝卜、莜面窝窝、烧麦和炒米奶茶,这些美食不仅让员工品尝到内蒙古的独特风味,也进一步展示了内蒙古丰富的饮食文化。

 

 

本次活动成果丰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内蒙古相关企业围绕后续员工福利集采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双方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纳入国博员工福利采购范畴,让草原特色好物走进国博职工生活,为双方后续精准对接、深化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农畜产品展示推广盛会,更是一次深度文化交流活动。它通过在国家博物馆这一高端平台,促成内蒙古非遗、艺术与中华文明深度对话,打造了民族文化的国家级展示窗口。同时,“国家地理标志+绿色有机+非遗匠心”三位一体的高端供给体系,让每一份草原产品都成为增进“五个认同”的生动载体。本次推广计划将形成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五维共振,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增添新活力。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

农村生产技术

2025-09-27 11:36

99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