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果园蜗牛成灾,蜗牛不会耕地,为何遍地走?
蜗牛是新走进果园田间地头虫害之一,蜗牛属世界上牙齿最多的软体动物。其嘴大小同针尖大小,却有26000多颗牙齿,软体杂食性动物。
该虫多在晴天傍晚至清晨取食,旱地的蜗牛生存条件制约下,很少见到个头特别大的,蜗牛很少聚堆在一起,没雨的时候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蜗牛天气干旱了就缩进壳里,不吃不动了,因为它爬行的时候腹足要消耗粘液,所以当水分消耗太多了的时候,就会关门睡觉,大多数在等雨,雨后出现。
一般秋季重于春季发生,连续降雨后发生尤为严重,取食植物根、叶、果、茎等部位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形成较大的缺刻和孔洞,同时分泌黏液,污染果实。
高温高湿地区受害的果树种类有:桃、李、杏、草莓等。
危害果树的一大害虫,蜗牛之所以泛滥成灾,固然气候天雨过多有直接关系,而人祸所致为主因。土壤酸化越严重,蜗牛越严重成正相关,尤其果园 / 蔬菜靠着玉米地非常严重。
一、发生规律:蜗牛越冬场所多在潮湿阴暗处,如果树根部、草堆石块下或土缝里。越冬蜗牛在上树初期啃食嫩叶,果实膨大期主要危害果实。到了夏天干旱季节便隐蔽起来,常常分泌黏液形成蜡状膜将壳口封住,暂时不吃不动。干旱季节过后又恢复活力,继续为害,11月逐步转入越冬状态。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每一个体均能产卵,每一成体可产卵30~235粒,卵粒成堆,多产在潮湿疏松的土里或枯叶下。以4~5月或9月卵量较大,卵期14~31天,若土壤过分干燥,卵不能孵化。若将卵翻至地表,接触空气后易爆裂。蜗牛喜阴湿,如遇雨天,昼夜活动为害,而在干旱情况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
二、综合防控措施:
防蜗牛好难,繁殖快,流动性大,同时蜗牛朝伏夜出的作息习惯,集中晚上行动,定可一举歼灭。
2.1农业、物理无害化防治
2.1.1.养鸭:放养鸭子啄食蜗牛,春季3-4月蜗牛刚出来未上树危害前,可每天早晚在每亩果园内放养成年鸭子2-3只。鸭子喜食蜗牛,能将土壤中和树干上的蜗牛吃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1.2.早春隔阻蜗牛上树最关键: 穿树裙,涂药环,树干光滑处较厚硬点塑料长以缠绕一圈,宽30-50cm,绳绑扎下端,并在绳口塑料胶带翻缠树干,四聚乙醛粘在胶带上;或涂抹黄油或凡士林+四聚乙醛浸泡一昼夜和面粉调成浆糊,上口下翻,如同裙子。
2.1.3.行间杂草、菜叶诱捕或树干捆绑草把诱捕,晚上取下草把处理掉。
2.1.4.毒饵诱杀。a.再冬春季翻地时留一小块有草 / 叶菜的地,把蜗牛集中起来消灭;b.树盘下,放置数张瓦片+撒施杀螺剂,建造蜗牛安乐窝,群聚而杀之。
2.1.5.清理田园,破坏掉蜗牛的栖息地,破坏掉蜗牛产卵的地方在深秋季节,深翻地,翻出越冬的虫卵至地表,把虫卵晒死,或被天敌吃掉。
2.2、化学防治
蜗牛属软体动物,不是昆虫,传统杀虫剂无法对其造成伤害。
2.2.1. 撒施杀螺剂:蜗牛的药剂一般都是让其脱水死亡,喷施没有撒施好。蜗牛要坚持内外兼济,上下齐控的方式--上对植株用四聚乙醛撒施,下对地面活动的蜗牛用杀螺胺喷施。
2.2.2. 硫酸铜+食盐溶液或红辣椒熬成水或辣椒精喷雾驱杀。
三、多施生物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
中国农田土壤普遍酸化问题非常严重。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到新世纪,全国农田土壤的pH 值平均下降了0.5 个单位,其中,在小麦、玉米、水稻这些粮田里面,70%的酸化是因为过量施氮造成的;在果蔬田里面过量氮对酸化贡献高达90%。
酸性土壤加大多施生物有机肥力度,适量使用碱性肥,改良过程中会明显减轻,这是事实。
土壤需要有机肥,但不是需要便宜、假的有机肥,比如味精厂的下脚料生产的有机肥,人们购买主要原因是颗粒光滑、均匀,气味芳香,内含氮: 16%以上,有机质,氨基酸,因含氮高,作物应用后长势虚旺许多人因无知而感到用了好肥料,哪知其为强酸性,加重了土壤的酸化程度。因此虽然是粮食下脚料,但不一定是有机肥的好原料。
生物有机菌肥原料:动物源的禽畜粪便混合植物源八角渣、油饼等调节好碳氮比,经过充分腐熟和发酵,添加多种芽孢杆菌等功能菌,才能够有效增加肥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抑制地下恶性菌的滋生与泛滥。才能够被作物完全吸收和利用,才能够真正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品质的作用。
转发0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