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并赋予市供销合作社牵头负责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职能。市供销合作社通过规范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废旧农膜回收机制来解决田间白色污染,让田间地头减“白”护“绿”。
7月18日,全国供销总社主要领导作出批示:“重庆供销社回收废旧农膜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作为全国农膜回收的“膜”范生,市供销合作社加强宣传力度,延伸回收网络,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打通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保障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在广袤的巴渝农村继续践行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头滩村的变化
废旧农膜回收理念深入人心
8月初,在潼南区太安镇头滩村,农场主米春正在草莓园里忙碌着——他将废旧农用地膜捡拾起来,打包捆好放在了回收棚的角落,等待着第二天镇上收购点工作人员的回收。
作为村里农膜使用的大户,每年米春农场产生的废旧农膜量高达2吨。为了能让废旧农膜有地方放置,米春还自发修建了简易回收棚。
“起初是为了放置自己农场的废旧农膜,现在附近的农户只要捡拾到了废膜都会堆放在这里,我这个简易的回收棚成为了废旧农膜的‘家’。”米春说道。
如今,在头滩村农户们的心中,把捡到的废膜放在米春自建的回收棚里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现在的头滩村,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村庄河道,已难觅废旧农膜的影子。
但在几年前,头滩村并不是这样一番景象。
“以前农忙时,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丢弃的农膜,要么拿去烧了,要么拿去埋了,看着糟心不说,土质也发生了改变,就连蚯蚓都没有一只。”米春回忆。
扎根土地几十年,农户都知道农膜对农作物有保温保湿的效果,但不知道废旧农膜对环境和土壤有巨大的危害,更不知道该如何对废旧农膜进行处理。个别农户为了节约成本,甚至购买不达标的超薄地膜……这些问题成为了潼南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的难点和痛点。
为了能让农户们了解到废旧农膜的危害,能自发、主动地对废旧农膜进行清理和回收,潼南区供销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清洁行动,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扩大宣传方式上进行了拓展和创新。
“废膜回收变成宝,莫叫风儿吹着跑。”“废膜交进回收站,邻里乡亲都点赞”……在潼南区塘坝镇,不少农民都会读废旧农膜回收顺口溜。
除此之外,潼南区供销社还定制了实用的方便袋和围裙,并在上面彩印了回收废旧农膜的宣传标语,发放到各镇(街道)进行广泛宣传。
经过3年的共同努力,农户们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高涨,自家的废膜拾干净了,还要到其他村子去捡拾。“没想到以前在田地里随处可见的‘垃圾’都能卖钱,还能保护乡村环境,废旧农膜的回收真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农户们纷纷点赞。
规范管理流程
打通废旧农膜回收“最后一公里”
7月,是叶春云一年中最忙碌的月份。
一辆辆装满废旧农膜的三轮车停在铜梁区石鱼镇废旧农膜收购点门前,叶春云忙着将刚刚收购回来的废膜过磅、登记,忙得不可开交。
“天一热,农膜的作用就不大了,镇上的农户打电话通知我去拉废膜。业务忙时,每月能收购废膜七八百公斤。”叶春云的电话号码成为了石鱼镇废旧农膜回收的专用“热线”,一通电话立即上门收膜,是他和镇上农户们风雨不改的约定。
“现在我的回收站挂上了供销社的牌照,大家都很信任我,每年收购废旧农膜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叶春云说,废旧农膜回收成为了他增收致富的又一路径。
作为石鱼镇废旧农膜收购点的负责人,叶春云不仅要上门到农户家里回收废膜,同时还负责镇内所有村废膜的分拣回收工作,最后他会把所有的废膜统一上交到铜梁区废旧农膜贮运中心,贮运中心的工作人员将会对全区的废旧农膜进一步分拣打包。
目前,铜梁区已配套建设了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集中分拣贮运的全链条化回收体系。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铜梁区还实行了台账管理和进度通报、年终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该区供销社还与合川区、荣昌区的加工企业签订了回收加工协议,让收购回来的废旧农膜有了真正的“去处”。由此,困扰农村多年的废旧农膜处理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
事实上,铜梁区规范废旧农膜回收管理流程在重庆并非个案。
在长寿区,街镇政府成为激发群众捡拾废旧农膜积极性的“助推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发动乡镇力量,采取集中+视频动员的方式联合召开全区街镇农膜回收工作动员部署会。该区还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对镇街的考核之中,要求各街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村组,确保对标对表落实到位,并结合各村居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发动各街镇集中捡拾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废旧农膜,指导回收公司集中回收。不仅如此,该区还坚持街镇月报制,各街镇每月向区供销社报送农膜回收统计报表,有效促进落实主体责任。
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中,全市各基层供销社在市供销合作社的统筹指导下,健全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促动农户全面参与,加快形成农膜循环利用、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加工转化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健全加工产业链
白色污染变废为宝
在綦江区废旧农膜贮运中心,被打包好的废膜会被运到綦江区供销集团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在那里,废旧农膜将会迎来它的“新生”。
8月1日,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堆堆废旧农膜在此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变身”——工人们按照职责的划分和工种的不同正忙碌着,废旧农膜经过机器清洗、打碎、风干热化、压缩、冷却等工序后,最终变成了全新的黑色颗粒。
车间主要负责人代世林正在加工区忙得热火朝天。“这是刚刚加工生产出来的颗粒,还热乎乎的,不久这些颗粒将会被生产为农用地管和塑料制品。”代世林看着刚生产出的颗粒,脸上挂着笑容。
但在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工车间足足停工两个月,这让代世林怎么都笑不出来。
为了让加工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带来的困境,市供销合作社在重庆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将对加工处置环节按500元/吨标准提前下达加工企业补贴预算,最大程度让回收企业和加工企业做好废旧农膜循环利用。
目前,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主动与周边区县供销社对接,已与万盛经开区、南川区、巴南区、璧山区、江津区供销合作社5家回收企业签订了代加工协议。截至今年7月,加工企业已加工废旧农膜550吨。
与此同时,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针对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方面的排污标准组织生产要求,今年新添置了气浮机、压滤机和分离机等设备。“压滤机能够使排放出来的废气过滤成油,分离机可以将污水的杂质和清水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清水我们会在车间里循环利用,实现真正的零排放。”代世林介绍道。
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已建成乡镇(含赶集场镇)回收网点1130个、村级回收网点1096个、农膜分拣贮运中心35个,确定了39家回收企业和18家加工企业负责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处置任务,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作为全市农膜回收的牵头单位,3年来,市供销合作社交出了一张漂亮答卷,也为今年的攻坚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回收废旧农膜8269.27吨,占全年目标10185吨的81.19%。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督,市供销合作社于去年开发使用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由此确保了每笔交易结算可溯源,保障回收利用数据的真实性.
转发0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