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宁夏:草方格锁沙 葡萄园生金

宁农科教云

2025-11-22 21:0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中新网宁夏新闻11月21日电(于晶 李咏琪)一场人与沙的持久战,在宁夏中卫上演了七十余年。结果出人意料:沙漠不是被赶走,而是被“治愈”;治沙不仅是付出,更孕育出绿色产业。近日,“何以中国·越山向海踏千澜”网络主题采风团行走宁夏,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生态修复与产业兴旺协同发展的“宁夏模式”。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卫,曾是风沙肆虐之地。上世纪50年代,为保障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中卫人民发明了“麦草方格”固沙技术,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治沙历程。

  “这份坚守,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扎根治沙一线34年的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说。他研发的“水分传导式植苗工具”等4项专利,让造林成活率提高25%,劳动效率提高50%。他参与治理的沙漠面积超过100万亩,将中卫北部沙漠治理率提升到90%。

  七十载久久为功,中卫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一条全长153公里、宽10-38公里的宁夏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带成功闭合,如同绿色“锁链”牢牢锁住流沙,让腾格里沙漠向东后退了25公里。这项成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世界上首位的沙漠治理工程”。

  在贺兰山东麓,另一场生态修复的故事同样动人。采风团到访的志辉源石酒庄,曾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

  “我们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一草一木之中。”酒庄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十年植树造林、发展葡萄酒产业,一座美丽的花园式酒庄拔地而起。酒庄建筑主体采用近2万吨戈壁滩上的卵石建设,内部多以废弃材料装饰,独具一格。

  如今,酒庄不仅酿出荣获国际大奖的葡萄美酒,更形成了“矿坑修复+葡萄种植+生态旅游”的融合模式。当地村民依托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旅游等行业实现充分就业,收入中的三分之一来自葡萄酒产业。曾经的生态伤疤,已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紫色名片”。(完)

来源:中新网宁夏

9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8

农友0238

2025-11-24 08:5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水到渠成农友4476

2025-11-24 08:0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黑土恋哥农友7639

2025-11-24 01:01

新农人计划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771

2025-11-23 20:50

点赞点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626

2025-11-23 20:34

老师说的不错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5-11-23 20:30

老师说的真好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5-11-23 20:30

老师说的对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5-11-23 20:30

老师们辛苦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131

2025-11-23 18:53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603

2025-11-23 18:27

太棒了,讲的真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603

2025-11-23 18:26

老师讲的太好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082

2025-11-23 16:34

介绍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402

2025-11-23 16:23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郑冲锋

2025-11-23 16:01

分享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村生产技术

2025-11-23 15:38

66699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591

2025-11-23 12:56

好值得学习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634

2025-11-23 12:20

生态宁夏草方格索沙葡萄园生津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03

2025-11-23 11:43

老师讲的很好值得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5-11-23 10:17

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283

2025-11-23 09:28

666669999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9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