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城镇凤尾村,两家亲房门前,一方开挖地基,一方怒目相向。村民赵永刚为硬化门前路面、修建化粪池,不慎踏入邻里界限的雷区,与同宗亲房产生嫌隙,彼此血脉相连的纽带仿佛一瞬间绷紧欲断。当矛盾初现,网格员韦永刚第一时间介入调解。然而,亲情与利益交织的纠葛,远非几句道理就能轻易化解。第一次调解在双方互不相让的固执中黯然收场。
面对僵局,韦永刚并未退缩。他迅速联合村委会、派出所、综治中心搭建“多维调解平台”。当几方力量汇聚在争议现场,不仅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权威资源,更传递出组织决不放弃的坚定信号。韦永刚穿行于双方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条分缕析法律边界与长远邻里之益。平台搭建后,韦永刚并未满足。他敏锐捕捉到宗亲关系中的关键枢纽在家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请出长辈出面,白发长者语重心长,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院墙再高,也隔不断血脉。老人沧桑的声音如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两扇因怨怼而紧闭的心门。长辈的劝解,带着不容置疑的亲情分量,终使双方冷硬的态度悄然松动。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背后是韦永刚日复一日地韧性付出。田间地头、村民院落、调解室内,留下他穿梭的身影。一次不行就两次,他记不清在两家之间往返了多少回,也数不清在镇综治中心梳理了多少次调解方案,辛勤的汗水和沙哑的嗓音,默默诉说着一位普通网格员对“群众事无小事”的朴素信仰。
最终,在多方见证下,双方达成和解。新铺的路面平整延伸,新修的化粪池静静伫立,界限清晰,再无龃龉。看见两家主人能握手言和,那一刻成了对他奔波辛劳的最好回馈。
凤尾村这一角重归宁静,正是对“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韦永刚以网格为阵地,以公平为尺,以创新为刃,以脚踏实地的坚韧,将冰冷的纠纷消弭于无形,在基层的土壤中织就了温暖坚韧的和谐之网。这方小小网格所承载的,正是万千群众对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最真切的向往。
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