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云

已关注 关注TA

甘农云

已关注 关注TA

甘农云

2025-04-03 20:13

陇南康县:一缕茶香激活一方产业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3日电 (寇正欣 李婷)在数字经济浪潮与消费升级趋势下,康县茶产业通过“电商赋能+行业自律”双轮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电商直播打开云端市场,依托行业协会筑牢品质防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高质量发展路径。   “康县电商中心组织网络达人进行电商直播,截至目前累计销售茶叶1.5

4
19

甘农云

2025-04-03 20:11

敦煌智能育苗助春耕 奏响现代农业“奋进曲”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3日电 (张晓蛟 刘婕)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时期。敦煌市莫高镇瓜菜种苗繁育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化温室大棚里,一排排嫩绿的菜苗整齐排列,焕发着勃勃生机。农户们正忙着开展间苗、拼盘、浇水、施肥等工作,自动化喷灌系统精准地为幼苗提供水分和养分,现代化育苗设备高效运转

4
9

甘农云

2025-04-03 16:46

华亭:春意盛农耕忙 交通安全进田间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蔡崇敏 孙家浩 文/图 春日的华亭市西华镇,田间地头农机轰鸣,运送种子化肥的农用车穿梭不息。  在西华镇西华村路口,交通劝导员萧让英正对农用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老大哥,忙着下地也得注意安全,来把车兜里的头盔戴上。”她一边为村民李国柱递上擦干净的头盔,一边解释“上周

1
1

甘农云

2025-04-03 16:45

华亭:林麝养殖“钱途好”增收致富“香饽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别看它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是华亭最早养殖林麝的人,至今已有十年的养殖经验,说起林麝养殖的效益,他有一笔增收账:“养殖一对林麝,一只公麝一年产麝香约20克,价值8000元,一只母麝每年产两只崽,价值45000元,一年就能带来5.3

1
1

甘农云

2025-04-03 16:44

华亭:牛棚“换新颜”养牛“犇富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朱银霞 文/图 “牛棚焕然一新,养殖更有信心。”阳春三月,在华亭市山寨乡,养殖户禹文杰看着改造一新的牛棚信心满怀地说,“新的一年,我要依靠养殖闯出一片致富新天地。” 近年来,华亭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借助群众庭院养牛传统,对庭院牛棚进行改造升级,大力

1
1

甘农云

2025-04-03 16:42

华亭:不负农时不负春 满弓劲发冲刺“开门红”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文/图 春到田间,华亭市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不负春光不负农,以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为抓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满弓劲发冲刺“开门红”。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使我们更有底气了。”华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长清说,“产业是

1
1

甘农云

2025-04-03 16:40

华亭:乡村焕新 融合发展奏响振兴乐章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马莹莹 文/图 白墙黛瓦民居错落有致,肉牛蔬菜产业生机勃发,新风良俗蔚然成风……华亭市东华镇村落处处换新颜展新姿,融合发展奏响振兴乐章。 东华镇黎明川蔬菜大棚一览(广角拍摄)。王岗 摄 旧貌覆新妆,村容展绮光。曾经,东华镇部分村庄道路狭窄泥泞,公共设施匮乏。“以前

1
1

甘农云

2025-04-03 16:39

华亭:一条“牛”产业 最“牛”致富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文/图 添草、拌料、清棚……一大早,在华亭市东华镇黎明村红牛养殖基地内的“牛倌”们就忙碌起来。 华亭是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被列为甘肃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中药材、干果生产基地。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和资源优势,该市坚持把畜牧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助农增收的

0
2

甘农云

2025-04-03 16:39

华亭:播下增收种 踏上振兴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牛德洁 石梅 文/图 风暖农桑起,春耕正当时。时下,华亭市春耕备耕热火朝天,马峡镇寺沟村寺沟塬的天麻种植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天麻种植基地里,务工村民们正有序地忙碌着。有人拿着机械裁剪菌棒,有人仔细把菌棒和麻种整齐摆进桶里,还有人则忙着给栽种好的天麻盖上松软湿润的泥土,

1
2

甘农云

2025-04-03 16:38

庄浪:蔬菜大棚增收忙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柳宾宾 苏莉莉 刘建明 文/图 春意盎然,万物生长。走进庄浪县万泉镇千亩设施蔬菜产业园,现代化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新建的设施蔬菜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四通八达的产业路纵横交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 蔬菜长势好。 万泉镇依托庄浪河川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设施蔬菜

0
2

甘农云

2025-04-03 16:36

​崆峒区:乡风文明劲风吹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薇 文/图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文明是灵魂。 近年来,崆峒区立足资源禀赋,以乡风文明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为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振兴之路,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走进崆峒区白水镇高沟村,一面绘有村规民约的文化墙格外醒目。这些由村民

0
2

甘农云

2025-04-03 16:34

崆峒:春到峡门药飘香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敬瑞 朱亚洁 文/图 草芽随意绿,柳眼向人青。走进峡门乡关梁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药材采挖机来回穿梭,阵阵药香沁人心脾,一根根板蓝根、一颗颗土贝母破土而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员们正忙着收获、分拣、晾晒……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特色产业发展的“希望之芽”正悄然

0
2

甘农云

2025-04-03 16:33

武威:县域引领 多元发展开新局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武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强劲动力,在时代浪潮中奔腾向前。从凉州的金色沃野到民勤的绿洲治沙,从古浪的蓬勃山川再到天祝的雪域风情,各县域特色鲜明,共同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乐章,在文旅融合的赛道上大步迈进,绘就波澜壮阔的现

0
1

甘农云

2025-04-03 16:31

武都区:油菜花开引客来

      近日,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肖坝村油菜花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后斌玉 摄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0
0

甘农云

2025-04-03 16:30

武都:地膜覆盖巧助力 马铃薯增产有底气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振)春日的白龙江畔,陇南市武都区的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躬腰覆膜、播种土豆的身影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勾勒出春耕的生机画卷。   近年来,武都区以地膜覆盖技术为“金钥匙”,解锁马铃薯增产提质的密码,让传统“土疙瘩”变身乡村振兴的“金豆豆”,铺

0
0

甘农云

2025-04-03 16:29

“椒“出好答卷 赢得满城香 第四届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武都召开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恺 白雪茹)近日,2025第四届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陇南市武都区召开。与会领导、嘉宾围绕花椒产业现状和未来市场分析、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风险(绿色)防控、花椒产业标准化完善与管理等主题进行分享介绍,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相关专

0
0

甘农云

2025-04-03 16:27

工作人员在榆中县金崖镇育苗基地内劳作

    4月1日,工作人员在榆中县金崖镇的甘肃鑫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内劳作。新华社记者 陈斌

0
0

甘农云

2025-04-02 17:14

静宁:擦亮乡村底色绘就宜居新图景

为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近期,静宁县以“全域整治、全民参与、全面提升”为目标,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春日时节,走进治平镇杨店内,村民们正在清洁道路两边的环境卫生,人人都在为美化家园做行动。 今年,治平

1
1

甘农云

2025-04-02 17:13

漳县:蔬菜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漳县何家源蔬菜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育苗棚一年能育8茬苗,我们公司现在是集育苗、种植、冷链、直销的全产业链。”漳县何家源蔬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刚说。 近年来,漳县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优势,借助“中国绿色名县”这一金字招牌,将蔬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0
1

甘农云

2025-04-02 17:12

瓜州:不负春光不误时 抢抓造林黄金季

春意盎然万物新,植树造林正当时。瓜州县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抢抓气温回升的有利契机,全力做好春季植树造林各项准备工作,为今春植树造林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连日来,瓜州县广至藏族乡紧抓春季绿化黄金期,紧锣密鼓地开展绿化提升改造工程,为乡村面貌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此次更换的树种是速生白蜡,它

0
2
    运营单位:隆平高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Copyright (C) 2015-2017 www.yszn.net.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707447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