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中国·临夏花椒产销对接大会暨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在临夏举行。来自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单位、行业协会和全国企业客商以“椒”为媒,以“会”为桥,搭建临夏花椒品牌宣传推广、产销对接平台。
临夏栽培花椒有1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临夏在刘家峡两岸荒坡地上引进种植花椒,历经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四县八乡”的临夏花椒核心产区。临夏由其独特的河谷纵横,川塬相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殊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孕育了久负盛名,品质独尊,品相一流、颗粒饱满、色泽红艳,麻味浓郁芳香的临夏花椒。临夏花椒被评为“甘肃十大名果”,积石山县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临夏锚定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功能定位,坚持立足全省、面向川渝、放眼全国,谋划实施花椒低效林提质增效、高标准出口型示范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完善集栽培、精选、烘干、加工、冷链、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花椒产业与临夏美食、川渝火锅等融合发展,全州花椒种植面积达51.26万亩,年产量近万吨、产值5亿多元,临夏花椒成功纳入全国花椒价格指数监测体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认证即将获批,花椒产业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花椒作为富民产业,临夏着力加大品质提升,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积极引进优良化品种加强基地建设,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同步跃升。加快数字转型,临夏花椒网成功上线运行,构建起了集产销对接、技术服务、品牌展示于一体的线上平台,促进了产区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扩大市场影响,临夏花椒正式纳入全国花椒价格指数监测体系,成为省内第四、全国第九个被纳入红花椒价格数据监测的地区,在全国花椒产业中发出了“临夏声音”。强化品牌塑造,注册了“临夏大红袍花椒”著名商标,积极申报创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等“甘味”品牌,通过积极开展宣传推介,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如今的临夏,“椒”香四溢,“麻”劲十足。
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陈国华:此次花椒产业产销对接大会,搭建起临夏花椒品牌宣传推广、产销对接平台,重庆火锅与临夏花椒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相通,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将充分发挥协会千余家会员单位、火锅要素平台(交易中心)、火锅博览会以及重庆火锅全球行等资源优势,加强与临夏的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临夏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临夏县莲花镇鲁家村看到,成片的花椒林硕果满枝,颗粒饱满,色泽红艳,品相一流,村书记鲁先林告诉记者,全村种植花椒六千多亩,平均一亩可达到两百多斤的干花椒,每斤售价30-40元,全村花椒收入在四千万左右,全村312户仅此户均收入在十万元左右,奏响了临夏乡村振兴的“椒响曲”。
当天,临夏州对临夏花椒十佳采购商授牌、临夏花椒十大经销商、临夏州花椒种植能手和优秀花椒专业合作社、临夏花椒王、临夏花椒百年古树村进行了授牌。会议期间,来自省内外的花椒产业链企业认购临夏花椒共计580余万斤、现场签约项目10个,签约额近1.8亿元。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花椒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和巩固提升计划实施,全力推进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面积、产量、产值“三提升”。目前,全省花椒栽培面积510万亩,位居全国第二位,分布在全省8个市州25个县区,主要有陇南、天水和临夏等三大优势主产区。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