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沪滇同心搭驿站 零工就业暖民心

滇农云

2025-06-04 20:5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在砚山县维摩彝族乡炭房社区,一座承  载着希望的“零工服务驿站”拔地而起。这里没有轰鸣的机器,却每天上演着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故事;没有华丽的装潢,却成为997名易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新起点。沪滇协作的暖心实践,正让这座驿站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能量补给站”。

  曾几何时,维摩乡炭房一期、二期安置点内,198户997名搬迁群众在“安居”后,面临着“乐业”难题。年纪偏大、需要照顾家庭、缺乏技能……诸多因素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及无法外出务工群体陷入就业困境。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精准“把脉”,投入数十万元帮扶资金,与维摩彝族乡携手开出“良方”——打造家门口的“零工服务驿站”。

  走进占地360平方米的驿站,70多岁的谢永莲正麻利地分拣韭菜,银发在晨光中微微发亮。“在这里干活太方便了,挣钱、顾家两不耽误。”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作为易地搬迁居民,她曾因年龄因素被就业市场拒之门外,如今驿站灵活的工作模式,让她既能照顾孙子,又能每天赚取五六十元收入。和谢永莲一样,留守妇女、返乡青年、老年群体等不同身份的居民,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政企协同”的创新模式为驿站注入强大活力。当地政府化身“红娘”,牵线合作社与企业达成合作;弹性工时搭配计件薪酬,让“时间自由”与“钱包鼓胀”不再矛盾。每天清晨,约60位居民陆续走进驿站,分拣蔬菜、加工手工艺品,忙碌身影交织成温暖的画面。企业还开设技能培训课堂,50余名“零基础”居民成长为技术能手,人均日工资从30元跃升至50-100元,月增收1500余元。

  这座能容纳190余人同时工作的驿站,不仅是就业平台,更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它托起了老年人的尊严、撑起了留守家庭的希望、点燃了返乡青年的热情。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沪滇街镇结对帮扶的智慧与温度,正通过驿站的方寸之地,化作搬迁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今,维摩乡炭房社区的“零工服务驿站”里,分拣韭菜的沙沙声、手工艺品的制作声,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随着沪滇协作持续深化,更多惠民项目将在这里落地生根,为群众铺就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董梁

来源:云南网

7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9

农友8402

2025-06-05 15:0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沿塘村农

2025-06-05 07:50

合作共赢未来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116

2025-06-05 07:30

好好好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634

2025-06-05 07:06

泸淇同心搭桥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4692

2025-06-05 06:12

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413

2025-06-05 05:41

点赞6666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010

2025-06-05 05:12

讲的非常好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010

2025-06-05 05:11

讲的非常好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131

2025-06-05 04:51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640

2025-06-05 04:23

讲的非常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七零后的我

2025-06-05 04:02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875

2025-06-05 03:58

好的好的辛苦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5-06-05 03:22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25-06-05 03:22

中国万岁天下第一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69

2025-06-05 00:54

对对对非常对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69

2025-06-05 00:54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263

2025-06-05 00:52

老师辛苦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69

2025-06-05 00:41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三农小助手

2025-06-04 21:41

66699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