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但农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跳出“农门”是绝大多数农村人的心愿,谁都不愿意做农业,因此就出现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现象,导致更多的农村人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
每周二晚八点,我在“邓教授谈农业”抖音直播,欢迎你来,一起交流农业技术。
但随着在城市生活压力的最大,加之最近几年工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大量低端产业的小型工厂企业关闭,尤其是疫情的影响,使得不少打工的年轻人无法在城市立足,不得不回到了农村老家,成为了一名“新农人”。而此时的农村,其基础设施环境条件已大为改观,加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许多新农人看到了农业的希望,希望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干一番事业。于是有些新农人便成立了各种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把打工赚来的钱投入到了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休闲等方面,希望能有好的回报,但现实的情况却远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多数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入二百五”,几十上百万的投入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打了水漂,后悔都来不及。
那么新农人做农业到底有没有前途?又该怎样去做呢?
其实任何行业都有前途,只要你比别人强,农业更是如此。因为农业的地域性、气候性、季节性等差异非常大,农业的产品更多的是非标产品,因此做差异化农业就更加容易,也更加有“钱途”。做为一个新农人,只要用心去做,广阔的农业天地,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然要做好农业并不容易,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
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
每个地方的环境、交通、文化、物产资源、人文风俗等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优势也不一样,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特长去选择适合的产业,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或者盲目引进外地项目。要把自己的产业与当地普通产业区分开,不能与他们一致,否则你就和他们一样,很难有优势,很难有溢价。如当地农民多数是种水稻的,你也和他们一样种水稻,可以预计的是,你就成为了他们的一员。即使要种水稻,你也要选用优质的品种,先进的种植方式,生产特色优质功能性大米,才能卖出高价格,才能比他们更强,才能赚钱。
二、适度规模、控制风险
做农业规模小了难赚钱,规模大了风险大。所以要做到适度规模,才能进退自如。以种植业为例,蔬菜设施栽培的以5-10亩为宜,露地栽培的以10-30亩为宜;种植果树的面积以20-50亩为好,中药材以10-50亩为宜;至于水稻,一般不建议,因为不种植特种优质水稻,效益是很低的。
三、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坚持轻资产运营
把资金投入到道路、沟渠、土壤整改等方面是很不明智的,因为这样做不仅很费钱,而且一旦遇到政策问题或者投资失败,这些投资就完全是白废了,连当废品卖都不行。因此做农业应尽量降低固定资产投入,不提倡搭建各种工具房、购买各种农机具,可以考虑租用或服务外包,以降低生产投入。只有轻资产运营,才有可能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局面,即使投资失败,也只是小亏出局,还可以东山再起,而不是血本无归,从此一蹶不起。
四、适度规模、控制风险
其实从事种植和养殖这样最基础的产业是比较艰苦的,也是不容易赚钱的。这是一片红海,因为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做这些的,和他们竞争,太难了!因此即使要做种养业,也要做精品,走中高端路线,走差异化之路,才有可能突围出来。如果为这些从事种养业的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并通过你的服务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那你也就能赚钱了。因此走农业服务之路,应该是新农人的首要选项。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呢?产前的规划设计、优良种子种苗、农资农机,产中的生产技术有偿服务,产后的产品包装销售。如做无人机打药,专业果树嫁接与修剪、专业果实套袋,水肥一体化服务、农产品销售等,这些能解决农业生产痛点问题的项目,每一个都是值得深入去做的,也是可以做成规模的,而且还是可以轻资产运营的,更是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当然前提是你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具有这方面能力和资源!
五、坚持学习,把农业当作事业做
新农人之所以是新农人,就应该与老农民不一样。新农人是有理想、有情怀、有信心、有格局、有知识、有技术、有胆量、有事业心的新型职业农民。不少新农人是80后甚至90后,正值干事业的大好时光,一旦选定农业,就应该把农业当作事业来做,因为农业的周期很长,越做越好做。但大部分新农人并没有进行过农业专业的学习,他们对农业一知半解,按照老农民传授的老经验来做农业,这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学习是新农人的必备课。如何学习呢?一是根据自己的方向定位,积极主动地联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参加政府举办的培训班;二是主动联系县市科技局,申请科技特派员来支持你的企业或家庭农场;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看文章看视频看直播,坚持自学;四是主动联系专家教授,与他们建立链接,让他们来指导你。五是坚持走出去,多与做得好的同行交流,积极消化吸收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总地来说,就是要坚持学习,不断实践,最终要把自己培养成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甚至是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做得更好。
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重任就落在新农人身上。也希望更多的仁人志士、专家教授来关注农业、关爱农民,把农村建设得更美更好。欢迎你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邓教授谈农业”,记得每周二晚八点来我抖音直播间,一起交流农业技术。
转发0评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