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施除草剂后,杂草出现反弹,咋回事
随着气温回升,田间小麦逐渐结束返青期,开始向拔节期迈进,然而,很多农民朋友发现,前段时间为小麦除草后,田间杂草明明出现了中毒症状,不知为何,中毒的杂草又开始恢复生长了。
对此,有不少农户怀疑购买了假除草剂,纷纷去农资店维权,一是想为自己的辛苦付出讨个说法;二是小麦进入拔节期后,便失去了防治田间杂草的黄金时期,如今杂草中毒后又出现反弹现象,为日后的田间管理,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那么,小麦喷施除草剂后,田间杂草出现中毒症状又重新反弹恢复生长,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
销售除草剂的农资店,是否需要对此负责呢?
麦田杂草反弹,有三个原因导致
①农资店经营模式导致
很多反馈田间杂草出现反弹现象的农户,均是喷施了一种由苯磺隆 双氟磺草胺 唑草酮的麦田除草剂组合,该配方价格相对便宜,市场零售价在4-5元/组,适用于小麦杂草萌发初期,且具有一定的封闭除草作用,对播娘蒿、荠菜等田间杂草效果较好,但对抗性猪殃殃、婆婆纳及宝盖草等效果较差。
部分农资经营人员,为了达到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目的,便大力推广这种只适合麦田前期除草或麦田无抗性杂草的除草剂组合。
有农资经营同行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错不在除草剂,而是在于农资经营人员,这种低价经营模式,带动了农民朋友的情绪,更有不了解内情的农户,对高价麦田除草剂出现了排斥情绪。
这也迫使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农资同行,也被动选择售卖这种除草剂,目的是为了迎合农民朋友的购买心理。
这也是造成田间杂草出现大量反弹的主要原因,其实,若在此配方基础上,配上30毫升氯氟吡氧乙酸,就能达到理想防除田间杂草问题,但亩用药成本要增加3元成本。
②施药方式导致
如今的麦田除草剂,常由水分散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及油悬浮剂组成,使用前如不进行二次稀释,就有可能会造成除草剂不能彻底在水中溶解,从而不能发挥除草效果。
施药过程中,亩用水量过少,往往会导致施药不均匀现象出现,喷雾器喷头雾化差,同样会造成药液难以附着杂草表面,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还会造成小麦产生除草剂灼伤药害。
此外,很多农户田间杂草种类相对复杂,在防治过程中,添加的既有防治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又有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从而达到省工省时的目的。
然而,除草剂之间,即存在相互增效作用,也存在拮抗现象,如炔草酯和二甲四氯混用,会影响炔草酯药效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对小麦形成药害。
③施药方案导致
一是每个田块种植的小麦,在进行除草时,都应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除草方案,如年前冬季除草,当时小麦尚未封垄,且杂草处于幼龄阶段,除草方案应以封闭 杀草模式为主。
二是年后小麦封垄后,封闭除草就失去了作用,此时喷施除草剂,应以内吸和触杀除草为主,且施药水量要充足。
三是对田间杂草要有清晰的认识,如田间有节节麦、雀麦和燕麦同时发生时,单独采取甲基二磺隆除草,效果就不甚理想,此时还要添加氟唑磺隆进行增加除草效果;田间猪殃殃、婆婆纳抗性较大时,一定要选择含有氯氟吡氧乙酸成分的除草剂;野老鹳较多时,要采取含有苯磺隆和唑草酮成分的除草剂;刺儿菜较多的田块,要选择含有二甲四氯 氯氟吡氧乙酸成分的除草剂。
对田间杂草认识不清,一旦选不对除草剂组合,就会造成某些杂草成为“漏网之鱼”。
麦田出现反弹现象的杂草,能二次施药防治吗
麦田杂草反弹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年前施药,没有达到除草效果的;二是年后施药杂草中毒后又重新恢复生长的。
第一种情况,可在小麦返青期,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第二次施药防治。
第二种情况,当发现杂草出现反弹现象时,小麦返青期即将结束,而小麦拔节期喷施除草剂,是存在安全风险的。
受气温的回升、对下茬作物影响和小麦陆续步入拔节期三方面因素影响,含有唑草酮、苯磺隆和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已经不能用了,此时小麦植株开始迅速生长,对于数量较少的矮棵杂草,可以不用防治;对于猪殃殃较多的田块,可采取氯氟吡氧乙酸进行防治;对于播娘蒿较多的田块,建议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