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草滩地上的“科技小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力宁夏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教

2024-07-17 09:2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开展双羔滩羊体尺测量。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陕西日报记者王晨曦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行波 通讯员 王学锋
  7月10日,“老周”与学生沈文文带着冻存的滩羊胚胎干细胞,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发,前往宁夏红寺堡,开始新一轮充实的科研生活。
  “老周”叫周世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他在红寺堡滩羊科技小院工作了10多年,不仅对实验室的工作非常熟悉,在滩羊的饲养、管理及高效繁育等领域有着丰富经验,还具备很多兽医专业的技能。
  “老周”前往的滩羊科技小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负责人陈玉林教授于2008年在宁夏创建的,主要围绕滩羊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进行科研攻关。
  为什么是滩羊?为什么在宁夏?这背后有一段省际合作的佳话。
  一个精准解决产业问题的团队
  滩羊在宁夏养殖历史悠久。乾隆年间《银川小志》记载:“宁夏各州,俱产羊皮”,彼时滩羊已成为宁夏四大“最著物产”之一。
  滩羊产业是宁夏及周边地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滩羊长期在黄河滩两岸荒漠化草原上放牧,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002年起,为了保护植被和改善生态,滩羊主产区宁夏盐池县等地率先开启封山禁牧,所有滩羊舍饲圈养。
  滩羊产业发展经历短期阵痛。从草原放牧到舍饲养殖,基建投入增加;养殖户需要购买饲料,养殖成本逐年上涨;改变饲养模式,生物安全防控压力随之增大。面临困局,宁夏滩羊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迫切需求。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新一代带头人,2013年,王小龙教授与团队成员来到宁夏一家滩羊养殖基地,开展科研合作交流。
  “我们在宁夏的工作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养殖户的‘需求’开展。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模式改变了,养殖户如何继续挣钱?‘节本增效’就成了关键一环。”王小龙说。
  传统粗放式养殖,大部分滩羊都产单羔,就算有少数滩羊产双羔,成活率也很低。“但如今舍饲圈养,羔羊成活率有保障,如果滩羊都能生双羔,养殖户的收入就能大幅度提高。”王小龙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选育的双(多)羔滩羊母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此,该团队开发了低成本的滩羊多羔基因快检方法,历经8年,在3万多只滩羊群体中筛选出双羔滩羊,并通过高效扩繁技术,组建了数量超3000只的双羔滩羊核心育种群,产羔率超160%。
  “简单来说,我们先去农户家里考察种羊,采样后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找出有双羔潜力的种羊,然后购买回来组群,再不断进行快速繁育形成大群体。”王小龙说。
  既要羊儿长得好,又要羊儿少吃草。增效问题解决了,节本成了重点。该团队通过饲养试验、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针对种公羊、母羊共计8个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不仅能够精准指导滩羊规模化养殖,助力滩羊专用饲料产品开发,还填补了滩羊营养标准的空白。
  “节本主要在于降低饲料的成本,以前所有羊全年吃同一种饲料,现在要确定不同阶段的羊应该吃哪一种饲料,做到精准喂养。比如,妊娠后期母羊要增加饲料中的营养含量,非配种期公羊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即可。”王小龙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还使用羔羊特培技术,人工选配营养更高的‘开口料’,可以让羔羊提前2周断奶,并且不影响后续成长,大幅缩短了滩羊的繁殖周期。”
  得益于养殖模式的改变和精准喂养,该团队成功让滩羊从“一年一胎”升级到“两年三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一个培养综合人才的平台
  滩羊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
  如何培养能在羊场待得住、能解决羊圈里的实际问题、还能在产业中大显身手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学生高亚伟,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农户家里找双羔羊。
  “在双羔羊群体组建中,最开始比较困难,第一年只找到1只纯合基因公羊。”高亚伟回忆,“当时我们去农户家给滩羊打疫苗,然后采样找符合标准的种羊,把基地方圆100公里的地方都跑遍了。”
  作为农村出身的学生,高亚伟自认能吃苦,但第一次来到滩羊科技小院,他还是被好好“上了一课”。
  “天天进羊圈采血,一天抓几十只羊往大车上装,这种强度还真没经历过。夏天接近40摄氏度高温,不常下雨,外面阴凉还少,把人晒得黢黑,确实很辛苦。”高亚伟笑着说,“但找到合适的双羔羊就很开心,感觉一切都值得。”
  目前,高亚伟刚博士毕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非常清晰,他选择了去宁夏工作,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为滩羊产业发展作
  出更大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学生吴庭杰也在滩羊科技小院实践学习过,他的工作要和羊的粪便打交道,这是
  一个不小的“坎”。
  “在做饲养代谢试验时,每只羊会放在单独的笼子饲养,我们每天会回收滩羊的尿液和粪便,测定其重量,计算出滩羊吸收的能量。”吴庭杰开玩笑地说,“这个过程你自己内心都会抵触,更别说羊了,回收时羊一激动,经常把粪尿溅到我们身上,味道很刺鼻。当然,回收工作要持续一个月,后面越干越熟练。”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通过产教融合育人,在科技小院平台,团队每年有95%以上的研究生都要全面学习羊场相关管理和生产技术,提升解决产业发展的能力。
  目前,已有近百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滩羊科技小院完成论文课题,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一场达成共赢的省际合作
  滩羊科技小院,见证了陕西高校与宁夏企业的合作共赢。
  “我们合作的企业是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源良种羊繁育公司’),最开始企业负责人是位兽医,在当地政府政策支持、资金补贴下,饲养了几百只羊开始创业。”王小龙告诉记者。
  近几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与天源良种羊繁育公司合作共建宁夏滩羊生物育种工程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企业获得多项“国字号”称号——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国家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滩羊繁育、保种、供种、新品系(种)培育、产品研发与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天源良种羊繁育公司总经理寇启芳说。
  目前,天源良种羊繁育公司以年加工10万只滩羊的精细分割车
  间为核心,直接带动7个合作社、2个家庭牧场、1个滩羊养殖扶贫基地,累计全年存栏滩羊6万多只,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团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今年5月,该团队“滩羊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滩羊双羔新品系工作得到了来自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的高度认可。
  此外,该团队还利用生物育种等技术开展前沿研究,抢占科技制高点。“滩羊是宁夏的宝贝疙瘩,要保留原生品种特质,不能引进国外品种杂交,所以我们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当下滩羊长得慢、生得少、尾巴大、角大等缺陷。这项工作系统、完整,目前团队已培育出数量330多只的基因编辑羊群体,这在全球也颇具影响力。”王小龙说。
  顺时代之变,赢发展之机。“滩羊尾巴大,里面全是油脂,过去羊油珍贵,这是优点。但现在人们不爱吃羊油,尾巴大就成了缺陷,还会影响配种。”王小龙告诉记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让滩羊尾巴变小、角变小,羊肉品质更好,繁殖也快。生物育种可以让滩羊优势更加突出,助力产业未来的发展。”
  据统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围绕滩羊、小麦、蔬菜、桑蚕等领域,已建设科技小院118个,覆盖12个省34个市78个县(区),有力推动了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需求、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结合,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来源:农业科技报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9

农友0010

2024-07-17 16:06

我,们觉得很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874

2024-07-17 13:28

科学技术改良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11

2024-07-17 13:20

高质量发展!!!!!!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村生产技术

2024-07-17 13:13

99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87

2024-07-17 12:36

25836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87

2024-07-17 12:36

14725836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市我最傻

2024-07-17 11:29

好狠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916

2024-07-17 09:54

学习学习吧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捷足先等

2024-07-17 09:37

值得我们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