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也能吃上‘生态饭’了,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日子更幸福了。”说话的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扎隆沟村的村民李建明,也是北山林场的社会护林员,当上护林员的这七八年,他见证了这片森林的变化。这些年,眼前的这片森林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他深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意义。
几年前,李建明的工资还是1000多元,现在已经有2000多元了。工资涨了,意味着付出的也就更多了。这几年,以李建明为代表的187名社会护林员日复一日地守绿、护绿、植绿,让北山的植被越来越繁茂,绿水青山也吸引了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夏日里踏入北山时,处处是绿景、步步有绿荫。北山温润的山水之美,让这片郁郁葱葱、神奇而美丽的旅游胜地尽显隽秀之美。绿色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林场人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
北山林场现有集中连片社会护林员187人、分散面积社会护林员84人、生态护林员253人。今年50岁的朵当热,是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她又多了一个身份,北山林场林区天保工程生态护林员。
每天,朵当热的工作就是和其他护林员姐妹们一起,整理收拾好扑火工具早早地出发,步入片区林地巡山管护,仔细查看林木是否有病虫害、排查火灾安全隐患等等,她们用脚力、眼力、心力看护着这片林地。
“林场对我们特别好,当上护林员以后,我一年的收入有1.6万多元,顺便也可以打打零工。”朵当热说。前几年,他们家一穷二白,每年朵当热都是通过上山挖虫草、种树苗的方式增加收入,在山上趴一天,有时能挖到一两根虫草,有时空手而归,树苗的价格也是年年不一样,导致朵当热的家庭收入年年不稳定。为了实现脱贫目标,当地党委政府把贫困户纳入北山林场当起了护林员,现如今,山还是那座山,但贫困户的收入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近年来,北山林场狠抓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林区实际,从全林区3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取了253名贫困户担任林区天保工程生态护林员,每年为每个贫困生态护林员发放管护费1.56万元,截至2019年底累计为贫困户发放生态护林员管护费1337.28万元。
有了固定工资的朵当热,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埋设自来水管道、收拾庭院、侍弄花草……每天,朵当热都忙前忙后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了。现如今,朵当热最大的目标是看护好北山,守好这片大家赖以生存的森林。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北山林场不断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在积极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的同时,在林场苗木生产、林业项目建设及其他林业工程中优先考虑当地的贫困户用工,累计发放工资150万元左右,多举措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机会,既让贫困户照顾得了家又能在家门口挣到“生态钱”。
石福梅是扎隆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朵当热一样,也是北山林场的一名生态护林员,担任生态护林员三年来,石福梅的家庭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她来说,到北山林场的这几年,是她的家庭收入变化最明显的几年。现如今,她的年收入已经达到1.56万元,脱贫致富已经不再是梦。“作为护林员,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这片森林,到了夏天,就去巡山,到了冬天,就做好护林防火,把这片森林保护好,我们的收入才能层层涨,日子也就越来越好过了。”石福梅说。
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目标,北山林场运用生态扶贫等多项举措,让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人们,依托林地、依托生态过上了好日子,让这方林真正地养育起了这方人。
转发0评论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