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首家蟾蜍养殖基地 打造乡村致富新引擎

齐鲁乡村网络学院

2025-07-14 12:2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蟾蜍俗称蛤蟆,在我县,养蛤蟆曾是一项产业空白。如今,位于东古城镇的冠县华跃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改写了这一现状。作为全县首家蟾蜍养殖基地,如今的成熟模式与显著效益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助农兴村的新引擎。

盛夏时节,40亩的养殖基地内,工人正投喂专用颗粒饲料,壮实的蛤蟆争相抢食,一派忙碌景象。基地负责人吝红瑞,是冠县“第一个养蛙人”。

四年前,吝红瑞赴东北、江苏考察,发现蟾蜍的蟾衣、蟾酥为中药材刚需,市场前景广阔。当时冠县尚无此产业,他便返乡创业,填补了这项空白。 基地通过专用饲料喂养、科学管控水质温度,养殖效益显著。目前,该基地可年产蟾衣10万张、蟾酥30公斤,产品稳定供应聊城、河北、济南等地药厂,形成成熟产销链条。

基地不仅养殖蟾蜍,还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池边间种向日葵,既为蛤蟆遮荫,每年还能收获3000斤油葵,带来1.3万元额外收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此外,这项产业红利还惠及了乡邻,基地常年雇佣5名本地村民和6名技术员,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无人尝试”到“标杆示范”,离不开政府支持,东古城镇为该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服务,引导其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如今,这家基地不仅填补了冠县产业空白,更成了东古城镇的特色名片。吝红瑞从“第一个养蛙人”到带动乡邻,用“致富蛙”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7

农友2131

2025-07-14 14:42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461

2025-07-14 14:33

发展特色产业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339

2025-07-14 14:18

好的产业,有好的带头人,好的技术,好的政策,成功就不是难事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402

2025-07-14 14:03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92

2025-07-14 13:50

乡村振兴新路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村生产技术

2025-07-14 13:33

66699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470

2025-07-14 13:02

老师说的有道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