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棉花早衰特征
棉花早衰是指棉花植株过早、过快的进入老化过程或不正常衰老的现象,是一种棉花异常生长的表现,营养缺乏、干旱、高温、盐碱等都是诱导棉花早衰的不良环境因素。
1.1 早衰形态症状
1.1.1 株高症状
植株表现矮小,红茎到顶,植株从上到下逐渐干枯,个别植株茎秆基部出现新的赘芽。
1.1.2 叶片的症状
叶片颜色逐渐退去绿色,变为深绿色或暗绿色,然后出现黄色或红色的斑点,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色含量降低,失去光泽,叶片分黄化型、红化型和青枯型,最后干枯掉落。
1.1.3 果枝和果节症状
枝尖过早停止生长,果枝短,下部果枝有脱落,顶部蕾铃脱落严重。果枝顶端花芽潜伏,不再延伸新的果节,外围果节停止生长,果节数低于正常棉田,果节节间短。
1.1.4 蕾的症状
现蕾早、快、集中,很快进入盛蕾期,然后出现苞叶变白、变黄,蕾干枯、脱落,严重时脱落成光秆。
1.1.5 花铃絮的症状
开花早,花位上移快,红花过早上顶。开花成铃快、单株结铃少、铃小,全株结铃率低,主要集中在中下部内围,中上部空果枝较多,棉铃过早开裂吐絮。吐絮早、吐絮集中、掉絮,铃重轻、衣份低,纤维品质降低。
1.2 早衰与正常衰老的区别
早衰与早熟正常衰老有本质区别。早熟正常衰老的棉花,是完成了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不会受到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高效利用有限的能量和物质资源形成了产量和品质;而早衰棉田产量低,成熟度差,纤维品质降低,具有消极意义。
诱发棉花早衰因素与原因
2.1 诱发棉花早衰因素
2.1.1 环境因素
抗逆性差的品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产生早衰现象。一是抗病性差的品种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侵害,水肥运输受到阻碍,产生早衰;二是高温危害,棉田水分大量蒸发,叶片失水严重,造成早衰;三是土壤盐渍化危害,盐碱棉田容易造成棉花根系处于缺氧状态,影响棉花正常的吸收代谢功能,造成早衰;四是棉田降水量大,地温低,土壤湿度过大,会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早衰。总之气候条件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
2.1.2 管理因素
对环境管理、技术管理、生长发育管理、生产要素管理、生长异常的管理是否科学、正确、精细到位等都可引发棉花早衰。一是土地准备不当,耕作层较浅,造成棉花根系生长发育不健全,棉花生育中后期田间土壤水肥利用率降低,营养供给不足,造成早衰;二是田间管理不当,棉花生育期内,在氮磷肥充足的情况下,钾肥或微量元素的缺失,导致土壤营养失调,棉田营养不均衡,造成早衰;三是水分管理不当,新疆植棉区7月中下旬是高温天气,同时也是棉花开花成铃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水分供应不足,容易造成早衰。
2.2 引发早衰的原因
主要是基于土壤环境、水肥协调及品种特性等几种影响因素作用于棉花生物体,通过改变棉花生物器官的生长发育进程、群体个体结构、时空分布、器官消长及其内部各种代谢,并引发关联、扩散作用,导致棉花的长势长相、生长发育进程、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器官的时空分布及其内部各种代谢处于偏离,从而引发早衰。
棉花早衰的预防及早衰棉田管理
4.1 早衰的预防
一是选用生育期适中、抗病抗逆性好、株型结构合理、不早衰的品种。二是做好棉田建设,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保障水资源有效供给,并进行轮作倒茬等。三是加强7月花铃期棉花的肥水温协同管理,防止高温、干旱、营养失调等非生物胁迫发生;加强中期棉花病虫害管理,防止生物胁迫;加强棉田合理群体结构和生长发育进程及生殖与营养的协同及调控。
4.2 早衰棉田管理
一是根据不同早衰类型的致衰原因,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二是加强棉田肥水管理,保障早衰棉田肥水的适时、适量供给。特别是保障8月棉田的适量灌溉和施肥,发挥植株绿色部分的光合功能。三是加强早衰棉田叶面肥调控,用尿素2250~3000 g/hm2或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转发0评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