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好楚雄】云南楚雄年俗年味儿有何独特之处?央视财经频道带你看!
寻味楚雄,邂逅别样年味儿,在彩云之南的中部,有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这里的年俗年味儿独具特色,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月2日至1月11日,央视CCTV2《消费主张》栏目记者走进楚雄,深入姚安光禄古镇、姚安县官屯镇马游村、楚雄市东瓜集市、楚雄市紫溪镇、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诗歌小镇等地采访报道。
1月24日晚7:30分,央视CCTV2《消费主张》栏目首播《2025家乡的年味儿(十):云南楚雄》节目,长达24分钟的精彩节目,带大家领略了楚雄别具一格的年俗盛宴。
光禄古镇 古韵与美食交织的年味儿
走进楚雄州姚安县光禄古镇,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隧道。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姚安小邑拉花,从民间走来,以“拉家常”般的亲切姿态,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是姚安花灯的璀璨明珠。
二月初八的“龙华会”,是姚安人心中的盛典。舞龙舞狮的热闹场景,传递着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
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椒盐饼、凉米线、米凉虾等过年小吃香气四溢,而套肠更是姚安人春节餐桌上的“主角”。传承三代的套肠制作技艺,凝聚着家庭的温暖与美食的匠心,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马游村 彝族风情里的新年乐章
姚安县官屯镇马游村,是彝族文化的宝库。彝族姑娘们唱起《梅葛》,这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世史诗,在口耳相传中延续着彝族的“根谱”。芦笙舞的旋律响起,人们的脚步随之舞动,展现出彝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走进彝族人家,年夜饭的香味扑鼻而来。火腿肉、园林鸡、姚安传统毛豆腐等一道道美食,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民俗专家的讲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彝族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以及《梅葛》背后的故事。
楚雄市东瓜集市,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这里每月的乡村集市,汇聚了本地居民和各地商贩,农特产品、鲜活生鲜、野菜琳琅满目。 其中,阳麦粑粑尤为独特,历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外皮焦黄、内里松软,每一口都饱含着阳光的味道和传统的工艺。
彝绣与篝火晚会 色彩与欢乐的盛宴
彝绣,是楚雄彝族人民的艺术瑰宝。彝族妇女用巧手绣出精美的服饰,过年时,五彩斑斓的彝绣服饰成为人们身上最亮丽的风景,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过年吉祥图案到新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在楚雄市紫溪镇,长街宴上牛羊汤锅、野坝子炖土鸡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年夜饭后的“三跺脚”篝火晚会将欢乐推向高潮,人们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感受着彝族文化的魅力。
子午镇 诗意与美食的年夜饭
子午镇以口夸诗歌小镇充满了诗意,农民诗社的诗句随处可见。在庭院里,地道的杀猪菜令人期待。百合丸子、酥肉、夹沙肉等一道道年夜饭,不仅美味可口,还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农民诗社成员为每道菜赋诗一首,让美食与诗歌完美融合。
此外,书法协会书写春联,摄影协会拍摄全家福,为这个新年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氛围。在节目结尾,大家围坐院子,齐说“新春快乐”,这一刻,幸福在楚雄的土地上蔓延。
楚雄的年味儿,是古老习俗与现代活力的碰撞,是自然美食与人文艺术的交融,这场央视的采访播出,让更多人认识了楚雄,爱上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如果你也想感受别样的年味儿,不妨来楚雄走一走、看一看,体验这里独特的文化风情。
来源: 楚雄新闻
转发0评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