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种植西红柿的菜农反映,酱油果发生严重,有的甚至底穗果出现酱油果的占比达到了一半,那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这个我们通过观察来看倾向于生理性的,就是缺素。
实际上发病的条件一个是棚里温度比较低,棚相对比较矮小;第二个就是比较靠近地面,湿度比较大;第三整个棚浇水施肥频次比较频繁,引起地温不高,从而吸收的营养也不够,这个时候就出现这种果皮相对皱缩,最后就是变色,有一些时间再长了就容易凹陷了,就出现这么一种酱油果。
缺钙、花芽分化不好、湿度大、温度低等条件,都能造成酱油果。
从预防上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定植的时候尽量的深翻,让土壤疏松,土壤的透水性要好;第二浇水的时候不要一次浇得太大,带肥的时候 量也不要太多,这样保证底部叶子不要太大,湿度不要太高;第三点适时要补充钙肥,比如说冲氨基酸钙,还有有其他的这些,我们可以及时的补充钙肥,也会减轻酱油果的发生。
酱油果已经失去了商品性,菜农可以及时摘除,并及时喷药防控。
我们可以喷点类似预防病毒、预防疫病,还有补充点中微量元素,及时的可以通过喷叶喷果的方式来补充,同时防着病,这样也能够控制住酱油果的发生。
转发0评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