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宁南县宁远镇福泉村,弥漫着枇杷的香甜。漫山遍野的枇杷树上,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宁南县宁远镇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以“生态链”延伸“康养链”,通过“基层党建+特色产业+乡村康养”三向发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三重蜕变。依托“天府旅游名镇”的品牌效应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产业基础,宁远镇正在成为“四季可游、三产共兴”的生态经济强镇,绘就了一幅“幸福宁南”“活力宁远”的美丽画卷。
产业筑基:
小枇杷托起富民大产业
春满金沙江畔,福泉村的千亩枇杷林翻涌着金色波浪。中午12点,福泉村村民陈顺林还在自家果园忙碌,采摘、装果动作娴熟。“以前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现在合作社带着专家手把手教标准化种植。不仅品质提高了,价格也翻了番。”陈顺林轻抚着足有鸡蛋大小的枇杷说道。
据介绍,福泉村成立宁南县金地园枇杷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技术、销售、品牌“三统一”。疏花疏果、生物防虫等12项技术推广,让枇杷优质果率从65%提升至92%,打造出“福泉早春枇杷”。“近年来 我们充分发挥福泉早春枇杷‘早’的品牌效应,每年为市场提供275万斤优质早春枇杷 ,综合年产值近2000万元。并依托县城近郊优势,打造‘吃枇杷全宴+亲子采摘+趣味比赛+文艺表演+亲子休闲’等旅游专线,已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助农增收超过500万元。”宁南县宁远镇福泉村党总支书记樊时友说道。
从“卖鲜果”到“卖体验”,福泉村的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而福泉村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本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为宁远镇其他村庄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宁远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广“党建引领 + 特色产业 + 乡村康养”的发展模式,鼓励其他村庄结合自身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已形成“春赏桃花采枇杷,夏坐芳堤钓夕晖,秋踏金风享蚕趣,冬沐暖阳泡温泉”的全季旅游业态。
链条延伸:
从果园到庭院的康养经济
沿着笔直的宁府西路向宁远镇码口村行进,白墙黛瓦的川滇特色民宿群映入眼帘。村民钟顺俊将老宅改造成的“茶仙居”民宿,园林式的装修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入住,每逢节假日总是一房难求。在镇党委“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推动下,全镇40余处闲置院落以“房屋入股”的方式整合变身精品民宿,带动农村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的庭院经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钟顺俊说道:“原来我和媳妇在成都打工,看到别人利用空房在家赚钱,我们也回宁南打造民宿。现在有26间房,经营民宿、烧烤、餐饮,一年收入300万到400万。下一步我准备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利用空房增加收入。”
数字见证蝶变:宁远镇按照“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高质量举办桃花节、枇杷节、草莓节等乡村旅游节;成立专业合作社38个,种植经济林木桃子、枇杷、草莓等2.2万余亩;新建以白泥井为核心的“粮果蔬”生产基地800余亩;50余名致富带头人、群众利用空房从事酒店民宿、餐饮等文旅产业……一项项振兴举措,一步步幸福蝶变,这座金沙江畔的小镇,让产业之花开遍沃野,让幸福之果甜满心间。
全域赋能:
党建引领擘画振兴蓝图
在凯地里拉温泉提灌站旁,宁南县宁远镇党委书记缪德永向记者展示乡村振兴规划图:“我们正按照‘农旅融合、镇景合一’理念,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发展格局。以福泉枇杷小镇为核心,打造金沙江畔农旅融合示范带和黑水河生态康养带,重点培育特色种植、民俗体验、温泉疗养三大产业集群。”
作为宁南县的城关镇,宁远镇周围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宁远镇按照州委提出的“三大强州”战略,深耕“三农”沃土,以产业发展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据介绍,2024 年以来,宁远镇在农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原有专业合作社进行改造提升,丰富农特产品,如白泥井的番茄、福泉的特色枇杷;二是打造特色村镇,2023年,宁远镇被评为“省级天府旅游名镇”,目前拥有8家精品民宿,为乡村旅游提供载体。缪德永表示:“2025 年,宁远镇将以县委提出的打造‘金沙江旅游第一县’为目标,将宁远镇作为‘福寿康养第一镇’来建设,整合辖区内旅游资源、住宿及美食,提升宁远文旅体验感,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红利。”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宁远镇的实践揭示乡村振兴核心要义: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当特色产业与康养旅游产生“化学反应”,绿水青山真正成了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江滢 江铜 王泽发)
来源: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转发0评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