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新疆吉木萨尔县新地乡的大蒜、马铃薯新品种、小麦高产高钙等试验基地,变身“地头课堂”。来自全乡的村干部和农户代表跟随农技专家穿梭在田间,“零距离”观摩优质农资农技带来的增产奇迹。
“田间课堂”观摩会现场 (宋锐 摄)
在新地乡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田,田间的马铃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东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教授张志辉等3名技术专家,通过展板、实物讲解等方式,现场为农户展示优质种子、肥料的特性,讲解科学配比与施用方法,以试验田的“活教材”,直观展现优质农资农技如何助力增产增效。
观摩组成员在小麦试验基地对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生长特性对比 (宋锐 摄)
新地乡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基地负责人王志明高兴地介绍,今年自己种植300亩马铃薯,采用节水滴灌、土地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等新理念、新技术,现在看来效果很好,预计亩产在5吨左右。
不仅如此,在他的小麦高产高钙种植试验田里,他望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对观摩团成员说:“今年,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依据土壤肥力、气候特征及小麦品种特性精准施策,通过科学补充钙肥强化作物钙元素吸收、实施平衡施肥体系优化养分供给、落实全程精细化管理方案,试验田春小麦不仅钙含量较常规种植提升显著,预计亩产突破600公斤,较往年产量能翻一番。”
农技专家穿梭在田间向农户们面对面讲解土壤改良与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 (宋锐 摄)
“新技术、新品种、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吉木萨尔县是新疆土豆、白皮大蒜主产区,也是国家“高淀粉马铃薯之乡”“中国白皮大蒜之乡”。慕名而来的外地种植户刘阳,今年种植了白皮大蒜、东北狗牙蒜300余亩。
刘阳说:“新地乡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孕育出个大味美的白皮大蒜,然而长期以来,鲜蒜仅依赖自然风干储存后上市,导致消费者只能在采收季品尝到新鲜蒜头,鲜蒜供应存在明显季节性断层。今年我们将引入低温冷链储藏技术,通过精准控温保鲜工艺延长鲜蒜货架期,实现鲜蒜从‘季产季销’到‘全年鲜供’的突破,让消费者随时都能尝到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蒜头。”
新地乡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田的马铃薯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宋锐 摄)
新地乡党委委员安忠亮说:“此次我们聚焦大蒜提质增效技术、马铃薯新品种培育、小麦高产高钙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将技术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织种植户实地观摩试验田,现场开展经验交流,让大家直观见证优质农资农技带来的生产实效,切实助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从“观望疑虑”到“跃跃欲试”,这场田间观摩会不仅让农户直观感受到科技兴农的力量,更增强了大家依靠优质农资增产增收的信心。(地里努尔·居拉提 白仲珍)
来源:央广网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