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崇信:“小庭院”长出“金香菇”

甘农云

2025-07-26 08:56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在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杜家塬村老张家的院子里,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菌香,钢架大棚内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中钻出,撑起了一把把“小伞”。这可不是普通的农家小院,而是锦屏镇与方盛园香菇有限公司联手“点石成金”,在农家“方寸之地”种出的“庭院经济”新图景——不起眼的房前屋后、闲置院落,正变身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以前看着空地发愁,现在看着菌棒开心!”东庄村的李大姐边给菌棒喷水边笑着说。

锦屏镇党委政府以杜家塬、东庄村为“试验田”,引入方盛园香菇有限公司,构建起“合作社+企业+农户”的金链条。合作社是“红娘”,一头连着企业——包菌种、包技术、包回收;一头牵着农户——手把手教种植,签合同保底收购。村里党员干部更是撸起袖子“第一个吃螃蟹”,带头把自家院子、闲置角落清理出来建大棚。

“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咱还怕啥?”村民种香菇没有了顾虑。短短时间,37座钢架大棚在农家院落拔地而起,10万余棒菌棒安家落户。不算大账算小账,户均增收8000元的“小目标”,让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

想让庭院里长出的香菇卖出好价钱,光靠“土办法”可不行。锦屏镇把“科技范儿”请进了农家小院。方盛园的技术员从怎么搭棚更科学,到温湿度如何精准控制,再到病虫害咋防治、啥时候采收最鲜嫩,提供“保姆级”服务。两场接地气的技术培训,让村民们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原来种香菇跟照顾小娃似的,温度湿度都得精细!”村民们感慨。更关键的是,合作社为每家每户的香菇建立了“成长档案”,从种植到采收,全程标准化、可追溯,这样种出来的“锦屏庭院香菇”,绿色、生态、安全、优质。

庭院种香菇,带来的惊喜远不止钱包变厚。曾经堆满杂物的犄角旮旯,如今成了生机勃勃的“致富园”,房前屋后整洁了,村庄颜值也跟着“蹭蹭涨”。更难得的是,邻里乡亲一起学技术、忙生产,共同的话题多了,互助的氛围浓了,村庄的凝聚力在菌香中悄然升温。

这小小的庭院经济,俨然成了撬动乡村振兴的“活力源”。而且,这“金香菇”的产业链还在延伸——分拣、包装、运输……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村民们说,“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照顾家,这日子美着哩!”

一棒棒菌棒,在农家庭院里生根发芽;一张张笑脸,在增收致富中悄然绽放。锦屏镇用“庭院经济+特色产业”的创新之笔,在“方寸之地”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这小小的香菇,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种”出了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富足的新风景。


来源: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

郑冲锋

2025-07-26 09:36

老师介绍的非常详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92

2025-07-26 09:32

科技创新,振兴乡村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