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在我国北方丘陵地区,核桃属于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是很多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农学博士老家在沂蒙山区,当地很多人都有核桃园,少则几亩地多则几十亩地,但最近几年,核桃病害发生呈现加重趋势。其中,核桃黑斑病就是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导致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
进入6月份以后,正是核桃幼果旺盛生长期,也是核桃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呢,在这一段时间,山东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连续降雨天气,老家有亲戚告诉农学博士,今年的黑斑病又很厉害,已经鸡蛋大小的核桃表面出现了明显小黑斑。马上成熟的核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病害,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接下来,@农学博士教种植,就和果农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
果实受害症状:核桃幼果染病以后,首先会在果实表面出现微小而隆起的黑褐色小斑点,病斑边缘不明显,而后逐渐扩展成为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漆黑色病斑,并逐渐连接成片,病斑中央下陷,外围出现水渍状晕圈,果实由外向内逐渐出现腐烂。核桃幼果发病的时候,因为果壳尚未完全硬化,致病病菌还会侵害核仁,导致全果腐烂变黑,从树体脱落。在果实硬核以后染病,病菌只会侵染外果皮,但核仁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成熟后的果仁呈现不规则干瘪状。
叶片受害症状:核桃叶片受害以后,首先会在叶脉、叶脉分叉处出现黑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黑褐色病斑,大约3-5毫米,当危害严重时,病斑扩展融合,病斑外围出现水渍状半透明晕圈。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植株叶面多呈现水渍状近圆形的病斑,病部中央呈现灰白色。到了发病后期,会出现穿孔现象,导致叶片残缺不全、皱缩畸形,叶片提早脱落。
枝梢受害症状:嫩梢、枝条受害以后,病斑会呈现黑褐色梭形、不规则形状,稍稍凹陷,病情严重时,病斑扩展后围绕枝条一圈,进而造成病枝干枯死亡。在春季时,病斑会变为暗褐色,由小逐渐扩大,危害严重时,呈现枯萎状;进入夏季以后,嫩枝皮层部位形成水渍状的暗褐色圆形病斑。
花序受害症状:花序染病以后,花序表面会产生黑褐色水浸状病斑,花序不会展开,进而失去授粉能力。核桃的花轴变黑、弯曲,最终结果只能是脱落。
经验分享:核桃黑斑病致病菌可以在受害果实、枝梢、芽或茎的病斑上越冬,到了第二年,细菌会从病斑内溢出,借助风雨、昆虫传播到叶、果以及嫩枝上。核桃黑斑病细菌主要从气孔、皮孔、蜜腺以及各种自然、机械伤口侵入。长期种植经验表明,黑斑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关系,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核桃黑斑病发病较重,而在干旱年份,则发病较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黑斑病在雨后蔓延速度极快。
1、核桃品种本身抗病能力弱
种过核桃的人都清楚,核桃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异,而品种抗性是影响黑斑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除非特意种植对黑斑病有抗性的核桃品种,否则常见核桃品种抗病能力都很弱,对抗黑斑病没有明显优势。
2、土壤肥力较差、土壤忽干忽湿
对于核桃园来说,如果我们长期施肥不当或者浇灌不及时,会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也是忽干忽湿,造成核桃园区土壤肥力、保水能力降低。在对核桃树施肥管理中,如果施肥方式不当、单一施用化肥、微量元素肥缺失,就容易导致根系吸收养分不均匀,对果树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核桃的抗病能力自然大打折扣。另外呢,很多农户喜欢施用农家肥,但又不充分腐熟,反而会引入致病病原菌。
3、栽种过密,园区荫蔽
种植过程中发现,核桃树栽植密度对黑斑病发生有重要影响。比如,种植密度小的园区,因为核桃树生长空间充足,通风透光性强,就不容易造成黑斑病发生;相反地,过度密植的核桃园,不同植株间的空间很小,通风性、透光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一旦有植株感染黑斑病,致病菌就会通过植株叶片相互传播,并迅速扩大危害范围。
4、近期阴雨连绵天气,造成黑斑病集中发生
因为夏季气温比较高,一旦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就会形成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核桃黑斑病就会大肆繁殖传播,病斑也是越来越大。所以说呢,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创造适合病害爆发的高温高热环境。
小贴士:
核桃黑斑病发生以及受害程度,与环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核桃最容易染病的时期就是展叶期、开花期、幼果期,在这些阶段,核桃树组织幼嫩、气孔充分开放,有利于病菌侵入,尤其是在雨后,病害会迅速蔓延开来,病菌潜育期一般为10-15天,黑斑病病菌也可以通过昆虫等传播,因此呢,核桃受到举肢蛾、桃蛀螟为害所造成的伤口,也是造成病菌侵染的途径。
为了保证核桃可以优质高产,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在准确识别症状、找到发病原因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及早预防、减少损失。在这里,农学博士需要提醒大家,对核桃黑斑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因为发病以后,再进行治疗就会非常被动,且防治效果受限。
1、选育抗病品种
在最初建园的时候,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核桃黑斑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和栽培抗病性较强的树种,比如当地实生良种核桃、黑核桃等。对于已建成的核桃园,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将不抗病品种逐步通过高接换头进行改造,以提高核桃树的整体抗病力。
2、彻底清除病源
在采收完毕之后,及时收集地面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农闲时节,全面翻耕林地,清除病源,降低病源基数。另外呢,我们可以借助枝干修剪,及时剪去徒长枝、病虫枝、老化枝、过弱枝等,并配合拉枝、撑枝等措施,增强树冠通风透光性,改善光照效果,降低园区土壤湿度。
3、加强树体综合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及时浇水、除草、松土。务必做到合理施肥,在核桃萌芽前后、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及时补充腐熟有机肥、微量元素肥,以有效增加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采果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少用木棍棒敲击树体,以避免出现伤口感染。对于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的核桃园,我们要做好排水工作,为核桃树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特别提醒:叶面喷肥能够促进核桃树对肥料的吸收,比较适合微量元素肥的补充。当然了,叶面喷施最佳施用时间为傍晚日落前后,较大空气湿度以及较小风力,可以保持叶面长时间湿润,促进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提高补肥效果。
4、优化采摘方式
目前,采收核桃的时间点普遍提早,而且大多农户都采用竹竿、棍棒击落的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采收,不但损伤树体,还容易造成伤口,为病原菌侵入提供便利。所以呢,我们要优化采摘方式,做到合理采收果实,避免损伤枝条,减少伤口数量,从而减少病菌侵染源头。
在每年的5-6月份,当核桃树发病以后,及时用甲基托布津+四霉素,对叶背、叶面、新梢、枝干仔细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在8-9月份,当核桃果实采收以后,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雨过天晴之后,可以用治疗细菌病害的药剂加叶面肥消灭病菌,降低病菌基数。
小贴士: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我们需要使用不同药剂进行防治,以达到最佳用药效果,力求用最少药,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
转发0评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