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后,晴好天气时的昼夜温差大,通风时间短,棚内湿气增,若再遇通风不当的情况,蔬菜很容易出现果实皴皮或裂果的情况。但通过合理的农事操作,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些不良的环境条件,减少裂果的发生。
一、不良影响因素多
品种不耐裂。茄果类、瓜类蔬菜的果皮相对较薄,且有的品种自身不耐裂,遇不良环境条件时,易发生开裂或皴皮,尤其以口感型的品种更为严重,如小黄瓜、大小番茄、小型西瓜等,部分品种果皮较薄,更容易开裂。
温差大。进入冬季后,晴好天气时,棚内昼夜温差大,白天上午10时左右即可到30℃,若放风不及时,可能会更高,而夜间为了平衡植株生长,会适当调低夜温至12℃—15℃,部分保温措施差的棚室夜温可能会更低。这使得昼夜温差更大,白天棚温升高快,地温升高慢,根系的活性低,恢复正常需要一个缓冲时间,而地上植株的新陈代谢速度会相对快一些,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造成水肥供需失衡,这也容易引发皴皮或裂果。
湿度大。低温季节,重在保温,通风时间短,湿度难散,棚内湿度大。夜间土壤中水分蒸发,次日棚内气温上升时,果实表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易在果面上结露,若露水较多时,易在果肩处聚集。此时放风,冷风扑向果面,结露的地方容易出现皴皮的情况,而临近采收的果实则容易出现裂果的情况。
二、对症预防减少皴皮、裂果
1.选择耐裂品种。实践证明,选种耐裂品种的果实发生皴皮裂果的概率确实低。近两年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秋末冬初,气温变化大,棚室风口不关闭,突遇冷风时,小黄瓜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皴皮现象,尤其是风口附近。但选种耐裂品种的小黄瓜,棚内皴皮现象明显少,仅有个别植株的瓜条会皴皮。
2.降低棚内湿度。当前,除了保温外,降湿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是铺设地膜和粉碎秸秆或稻壳,种植行内铺设地膜,操作行内铺设粉碎秸秆或稻壳。因为浇水是在种植行内进行,其中湿度变化较大,铺设地膜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到棚中,同时也能让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而操作行内渗水量相对少一些,还需保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所以应铺设稻壳或粉碎秸秆,起到缓冲湿气的作用。而有的棚室所处地区地下水位上涨,土壤湿度长时间较大,对此,有的菜农会全棚铺设地膜,该法虽降低了棚内湿度,但土壤的透气性降低,那么,要注意做好根系的养护工作。
二是合理浇水。根据天气、土壤及植株长势,灵活安排浇水间隔和浇水量。选择连续的晴好天气进行浇水,浇水后须有两三天的晴天时间,方便浇水后加大通风快速排湿。浇水间隔不可过长,尤其是结果期,土壤不可长时间干旱后突然浇大水,这样容易造成果肉含水量迅速加大而果皮相对迟缓而引起裂果。
三是合理通风。当前虽是冬季,但有时白天气温还在15℃左右。晴好天气时,上午9时左右棚室内外温差不大,此时早放小风,起到排除棚内湿气和补充二氧化碳的作用。近日,记者在采访时,便遇到了一个正在采摘番茄的棚室,为保持果面干燥,该菜农提早进行了通风并将前脸处也打开了一道小风口。上午10时,记者在棚内看到,棚内温度约在21℃左右,相对干燥,果面上没有露水。而相邻的一个棚室,通风时间晚,棚内温度接近30℃,风口下已转色的果实有的开裂,而青果果面及叶片上有露水。那么,冬季在棚温未升起前,进行一次小风口通风,然后随温度的上升逐步拉大风口,让棚室湿气慢慢散失。这样棚温上升慢,湿度逐步减少,能降低果面结露的几率。
3.及时补充钙肥,提高果皮韧性。钙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提前补充钙肥有助于预防果实的皴皮或开裂。番茄进入结果期后,菜农应及时补充富含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间隔15天左右补充一次,也可上喷、下冲结合。
此外,还应注意点花药的浓度。温度降低后,菜农为提高番茄坐果率,往往会增加点花药的浓度,此时应先将新浓度的点花药进行小面积试验,再大面积使用。否则,一旦浓度过大容易造成子房发育畸形,果实局部生理机能旺盛,引起生理失调而产生裂果。同时,点花过晚也会引起裂果,因此,应当在花朵开放至“喇叭口”状态的当天或前一天进行点花。
来源:农业科技报
转发0评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