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上色是葡萄生长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上色效果直接影响到葡萄的外观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葡萄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葡萄上色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1、合理修剪通风透光
环剥或环割:在葡萄上色时,可以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或者是环割来促进葡萄上色。
摘叶转果:在果实开始成熟前15天左右,把果穗附近遮挡阳光的老叶、病叶及时摘除,将健壮叶片移开。待果穗阳面已充分着色时翻转果穗,使果穗各部分充分接受阳光,促进果穗均匀着色。对于晚熟品种或大棚葡萄,在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人工补光2~3小时,增加光合作用,促进着色。
2、果实硬核着色期施钾肥
葡萄是“喜钾”果树,钾起到增糖降酸作用。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葡萄叶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是以蔗糖的成分通过韧皮部转运到果实,在果实内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采收时果实的果糖含量略高于葡萄糖,由于果糖的甜度高,因而含果糖高的葡萄风味甜,而含葡萄糖高风味较淡。
葡萄在硬核软化期为吸收钾素高峰期,在该时期亩施钾肥30~40公斤,使葡萄果实上色快,糖分提高2~3度,而且果实内果糖含量高,风味很甜。另外,葡萄中后期根系开始衰退,施肥应以水肥为主,100斤水加1.5公斤硫酸钾 0.3���二氢钾,每株淋肥液5公斤,每7天淋1次,连续淋2-3次即可。
3、后期补充钙肥和控水
偏施氮肥,会抑制葡萄对钙的吸收。冬剪过重,过度疏果,导致营养枝旺长,与果实争钙加剧。单粒果过大,导致果实体内钙浓度低,表现出果实内物质外漏,组织坏死、果实出现水浸状、果面局部凹陷、变褐、裂果等。在管理上,冬剪以中、长梢修剪为主,夏剪不宜过重,果实膨大期不宜喷施膨大素,疏果每穗留50-80粒为好,保持葡萄体内钙营养平衡。
果实着色期不注重喷施钙叶面肥,导致缺钙。果实缺钙,表现出果实内果胶减少、硬度降低,乙烯产生增多、呼吸增强、果实成熟加快、易干裂。在管理上于葡萄软化着色期通过叶面补钙。此期靠根系吸收钙已经满足不了果实对钙的需求,不进行叶面施钙肥,果实表现后期钙症状。一般可选用糖醇钙肥和0.1���混合液喷施叶面和果穗,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由于葡萄进行套袋,果实的透气状况偏低,袋内湿度、温度偏高,抑制果实的蒸腾,引起果实缺钙。并产生致病病菌扩散,出现侵染性斑点和果肉软腐,在管理上于成熟前10-15天解袋,并于解袋前15天灌1次水保证土壤湿润,促进钙在葡萄体内运送。
控水。在葡萄着色期至成熟期应严格控制灌水,采前20天应停止灌水,有利于成熟期果实的硬度和糖度增加,特别进行避雨栽培的葡萄,后期应用黑地膜覆盖厢面,保证土壤水分变化不大,防止雨前雨后土壤勿干勿湿,雨后把葡萄园内水及时排干,防止葡萄成熟期裂果。
转发0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