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抱子甘蓝又名芽甘蓝、汤菜等。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二年生草本。抱子甘蓝植株中心不生叶球,而在茎的周围叶腋产生小叶球,故称抱子甘蓝。抱子甘蓝的芽球形状珍奇,风味独特,美味可口,纤维少,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抱子甘蓝每100 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4.9克、总糖8.3克、脂肪0.4克、维生素A、维生素B:0.14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 98~170毫克、钙42毫克、磷80毫克、铁1.5毫克。其蛋白质含量是结球叶菜中含量最高的。
环境要求
抱子甘蓝喜冷凉、湿润的气候,不耐炎热,耐寒性较强,气温在-3~-4℃条件下亦不致受冻,即使是在短期-13℃下也未见受冻致死。生长期间适宜温度为18~22℃,芽球形成期以12~15℃为宜。高温强光不利于芽球的形成。抱子甘蓝对光照要求不严,但光照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芽球紧实;光照不足,雨水多,则植株易徒长,节间伸长,芽球变小。对土壤的要求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力强、微酸性的砂壤土或粘壤土最适宜。
选择品种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按照品种熟性及时播种,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小叶球的正常生长,易发生松球、结球晚、产量低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宜选择早熟品种,保护地栽培可以选择早中熟品种,以早熟品种加保护地栽培产量最高。露地种植一般7月中旬播种,8月中旬定植。
育 苗
抱子甘蓝一般采用播种育苗。培育壮苗是抱子甘蓝栽培的关键,最好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夏秋播种育苗还须遮荫、防暴雨,以提高出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和降低种子成本。如在育苗床播种,则要选择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667平方米的面积,需种量25~30克,播种床面积需4平方米,播后覆浅土,直接将遮阳网覆盖在床面上,再浇透水,保持湿润,待种子开始出苗时,及时除去遮阳网。为了降温、防暴雨,畦上面宜搭棚继续覆盖遮阳网。出苗到定植期间,可分苗一次。育苗期间加强管理,根据苗情酌情追肥、浇水,防治苗期病害和虫的危害。当苗长至5~6片真叶,一般苗龄35~45天时即可定植。
定 植
栽培田块要深耕晒土,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堆肥、厩肥3000千克,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耕翻人土,耙平作畦,畦宽1.2米,矮性种每畦种两行,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2000株。高生种,每畦种一行,每667平方米栽12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抱子甘蓝由于生长期长,除施足基肥外,还需根据生育期适期追肥。在定植后4~5天,施活棵肥,定植一个月后施催苗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在结球期前植株外叶最好达40片左右,第三次追肥在芽球膨大期进行,第四次追肥在芽球采收期进行。施肥种类以人畜粪水和尿素液均可,一般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要注意中耕除草和根际培土,以免刮风下雨时植株摆动,影响芽球形成和膨大。在多风地区,应用竹竿或树枝插苫。茎秆中部一旦产生小芽球时,即将下部叶片摘除,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芽球发育,采收芽球方便,同时应摘去顶心,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采收
当小叶球抱合到相当紧实程度时,即可收获。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基部叶球常包心不紧或易松散,可提前采收,以免影响后生叶球的充实。
转发0评论63